时间:6月30日
地点:石家庄市桥西区
人物:黄女士(55岁,退休职工)
黄女士自述:亲家母是一位退休语文老师,她为人严谨又传统。刚开始,我觉得这是个优点。之前,我们和亲家没有过多交往,只是逢年过节,偶尔聚到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原本以为我们能和和美美地生活,可谁能想到,因为照料孙女的事儿,我和亲家母从最初的意见不合,到如今几乎形同陌路,矛盾越来越激化。
今年3月,孙女出生了。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中,开始商量着怎么照料孩子。我和亲家母都退休了,就想着轮流帮忙带孩子,儿子儿媳工作忙,我们能帮衬就帮衬点。那时候我还想着,亲家母是老师,带孩子肯定差不了,说不定还能把孩子教育得非常优秀。然而,这份期许很快便被育儿观念的分歧打破了。
亲家母特别怕孩子受风。儿媳生完孩子出院回到家后,亲家母就把家里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说什么都不让开。哪怕是天气暖和了,她也不允许一丝风吹进屋内。等孩子可以下楼的时候,她更是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刚开始,我也没太在意,觉得亲家母是心疼孩子,怕孩子受风着凉。可没过多久,孩子身上就长了不少湿疹。我对亲家母说,是不是给孩子穿得太多,捂得太厉害了?可她却认为孩子不能受风,就得穿厚点。今年5月初,亲家母老家的亲戚来看孩子,一进门就说:“怎么给孩子穿这么多啊,小手这么烫,刚出生的孩子火力壮,不能捂这么严实。”亲家母这才稍微松了口,给孩子穿得少了,可我心里已经有了些不满,觉得亲家母太固执,不听人劝。
在孩子用尿布还是纸尿裤的问题上,让我和亲家母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如今,大家都知道用纸尿裤方便,尤其是孩子尿得多,换起来也快,还能让孩子舒服点。可亲家母觉得用传统尿布透气健康,她坚持要用尿布。我和儿子、儿媳都跟她解释,现在纸尿裤做得很好,也透气,而且洗尿布太麻烦了,还容易漏尿。可亲家母就是不听,说她当年带孩子都是用尿布,孩子也没什么问题。没办法,我们只好依着她用尿布。从那以后,洗尿布的活儿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由于每天要洗一大堆尿布,我的双手整天泡在水里,时间长了,手上全是口子又疼又痒。后来,儿子心疼我,买了一些纸尿裤回来。因为买的品牌不对,纸尿裤比较厚,导致孩子不舒服。亲家母知道后,话里话外都是埋怨。
从那以后,我和亲家母在照料孩子的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多。我们是轮流照顾孩子,每天中午我来接班。每次来儿子家,我总会看到厨房的锅碗瓢盆堆得到处都是,没洗没收拾,家里也乱七八糟,哪儿都不顺眼。而我每次回家前,都会把儿子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厨房也收拾得利利索索。刚开始,我想着亲家母可能是照顾孩子太忙,没时间收拾,也就没说什么,每次就自己默默收拾干净。可时间长了,每次都是这样,我心里就越来越不舒服。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跟亲家母说:“咱们轮流照顾孩子,怎么也得把家里收拾一下,这样住着也舒服。”没想到亲家母却说:“照顾孩子这么累,哪儿有时间收拾,乱着就乱着吧,有了孩子都这样。”听她这么说,我心里更气了,觉得她蛮不讲理,自己不收拾还说得这么理所当然。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爆发了。那天我来接班,发现孩子的保温奶瓶不见了,亲家母说一直放在厨房的窗台上。我平时习惯把孩子的用品归置到固定抽屉,窗台上没找到,我就去抽屉里找也没找到。亲家母在一旁抱怨说:“每次都瞎收拾,准是你收到哪儿忘了。”我反驳说没动过,我们就争执了起来。最终,我在孩子的玩具堆里找到了奶瓶——显然这是亲家母随手乱放的。我指责她乱放东西还怪别人,亲家母却怪我平时收拾得太规整,让她找不到东西,我们越吵越凶,儿媳过来劝架都没拦住。
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到了更年期,脾气太暴躁了。可一想到亲家母的所作所为,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管吧,亲家母自己照顾孩子确实有些吃力,孩子也得不到很好的照料;管吧,我们俩一见面就吵架,家里整天鸡飞狗跳。现在,我和亲家母几乎不说话了,见面就跟陌生人一样。好好的一个家,就因为照料孩子的问题,变得冷冰冰的。我真希望亲家母能多理解理解我,我们能好好沟通,一起把孩子照顾好。
■记者感言
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黄女士和亲家母由于习惯、观念等引发矛盾,这也反映了她们的爱孙之心。建议双方多换位思考,尊重彼此习惯,也不妨一起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理论胜于雄辩,也能化解矛盾。另外,黄女士的儿子、儿媳也应该从中多调解,让两个妈妈的关系重归于好。
■串门预约
石家庄的李先生年轻时就喜欢汽车,他决定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考机动车驾驶证。下一期咱们去他家串个门。
■串门回音
巧解矛盾 家庭和睦
邯郸栾玉锁:读了《儿子儿媳争吵不休,我该怎么办?》一文,我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在大多数家庭里,小夫妻因生活琐事或观念分歧发生争吵实属正常。与儿子儿媳同住的老人,遇到这种情况不妨主动承担起调解的责任。当小两口发生争执时,老人首先应设法让双方冷静下来。待两人情绪稳定后,老人可分别与他们沟通,了解冲突的具体缘由,进而探寻合理的解决办法。老人要让双方都明白,争吵影响家庭和睦,唯有相互理解、包容,才能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石家庄韩秀菊:看了《儿子儿媳争吵不休,我该怎么办?》一文,我特别理解于女士的心情。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家人过日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遇到这种情况,老人首先要保持冷静,别着急介入。毕竟夫妻之间的矛盾,往往需要他们自己慢慢磨合。如果强行介入,还偏袒某一方,很可能把事情闹得更僵。建议于女士先沉住气,等儿子儿媳冷静下来,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和他们真诚沟通。
沟通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比如讲讲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让儿子理解儿媳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让儿媳明白丈夫对组建完整家庭的渴望。用将心比心的态度去交流,这样才能让小两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日子才能幸福美满。
保定安国张礼恒:于女士的儿子儿媳发生争吵,她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倘若贸然干涉,不仅容易激化矛盾,自己也可能成为“出气筒”,所以,较为妥当的做法是等双方冷静下来,再找时机与他们好好沟通。
石家庄王彦秋:读了《儿子儿媳争吵不休,我该怎么办?》一文,我认为面对儿子儿媳频繁因生活琐事引发争吵,于女士若想从根源解决问题,长远来看,最好的办法是让小两口搬出去独立生活。尽管目前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但这恰恰是一个锻炼他们承担家庭责任、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契机。有了专属的生活空间,夫妻二人能更专注地处理彼此间的矛盾,减少外界干扰引发的摩擦。于女士也能借此摆脱左右为难的处境,回归自己的生活节奏,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