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者串门

三任妻子接力撑起一个家

2025年05月07日

  时间:4月30日

  地点:唐山滦南县

  人物:吴树政(67岁,退休教师)

  吴树政自述:我经历了三段婚姻,三位妻子在不同的时期走进我的生活,用各自的方式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

  第一任妻子刘凤敏:开了头,却没走到尾

  1981年,我和刘凤敏结婚。她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干活利索,性格开朗又豁达。邻里闹矛盾找她调解,田里农活忙找她搭手,她从不推诿。1985年,我们的儿子出生了。日子虽不富裕,却过得踏实。她常说:“日子是过出来的,只要人勤快,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那时,凤敏白天背着药箱走村串户,晚上回家还要惦记家里地里的事。我在学校教书,她从不让我操心这些事,老人的衣食起居、孩子的日常照料,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我觉得这辈子有她在,日子肯定会蒸蒸日上,却不想命运如此残酷。2000年,凤敏突发心脏病离世,年仅43岁。临终前,她攥着我的手说:“娘和孩子,你多上心。”

  凤敏走后,留下6万多元的债务,还有84岁瘫痪在床的母亲和正在上学的儿子。那段时间,我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伺候老人,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有一次给母亲翻身时,我自己摔在地上,母亲掉着泪说:“连累你们了。”我咬着牙没说话,心里清楚:这个家,不能散,却也实在缺个帮衬的人。

  第二任妻子贾绍凤:接过重担,熬了12年苦日子

  2005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41岁的贾绍凤。第一次见面,我就对她说:“前妻患病留下了6万元外债,母亲卧床,儿子还在上大学。”她却说:“谁没个难处,你人实在,咱们一起扛。”当年秋天,我们就领了结婚证。

  婚后第二天,绍凤就接手了伺候母亲的活儿。老人便秘,她就用手一点点抠;老人身上长褥疮,她每天用温水给老人擦三遍身子,再涂药膏。母亲常说:“这媳妇比亲闺女还亲。”

  为了早日还清外债,绍凤没日没夜地干活。春天去水田里插稻秧,3月的水冰冷刺骨,她弯着腰一干就是一天,膝盖泡得红肿;秋天割稻子,手被镰刀磨破了,她就缠上布条接着干。农闲时,她就去20公里外的曹妃甸七农场打苇子,锋利的苇叶在手上划出道道血口,她就用手绢裹住继续割。有一段时间,她还到曹妃甸城区当环卫工,每天凌晨4点扫大街,冬天手冻得握不住扫帚,就哈口热气接着扫。

  这些年,绍凤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攒下的钱先还了外债,再供儿子读大学,最后又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母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闺女,这辈子苦了你了。”她红着眼眶说:“娘,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该做的。”2015年,儿子儿媳生下孙女,她又忙着伺候儿媳月子、带孩子。我以为苦日子到头了,可2017年年初,她总说胸口疼,到医院检查是肺癌晚期。最后那段时间,绍凤瘦得脱了形,却还惦记着孙女的奶粉钱。

  第三任妻子郝翠芝:接过接力棒,让家有了新温度

  绍凤走后,我消沉了很久。2018年4月,经人介绍,我认识了55岁的郝翠芝。第一次见面,她穿着一件蓝色外套,不紧不慢地说:“我知道你家情况,两个嫂子都不容易,你重情义,这就行。”我们恋爱6年,她从不提结婚,总说“等你心里踏实了再说。”2024年春天,我们领证后搬到一起住。

  有一天清晨,我发现她去了家里的东屋,只见她拿着手绢擦拭着凤敏和绍凤的相框。她对着照片说:“凤敏姐,孙女10岁了,成绩挺好,我每天给她扎辫子;绍凤姐,你走时放心不下的事,我都记着,老吴的降压药我每天都放在他床头,你别惦记……”说完,她还把我们的合影放在旁边,并鞠了三躬。我推门进去,看到我她说道:“两位姐姐帮你撑了前半程,现在轮到我了。”

  翠芝来了之后,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孙女放学回来,她变着花样做饭;我血压高,她每天早上陪我散步,提醒我吃药……

  接力的爱,撑起一个家。

  三位妻子三段缘分,在不同时期为这个家注入力量:凤敏给了我最初的温暖和完整的家;绍凤接过重担,用12年苦熬,还清债务、养大孩子、送走老人;翠芝在晚年走进我的生活,用包容与细心,让家充满温度。她们没说过漂亮话,却用行动让“家”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有人问我,三段婚姻会不会觉得亏欠?我说,是她们教会了我什么是担当。现在,家里的相框还摆着她们的照片。翠芝说:“她们是这个家的一部分,没有她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通讯员艾立起协助采访)

  ■记者感言

  吴树政的三任妻子在不同阶段扛起家庭重担,她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对家庭的付出。祝福吴树政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串门预约

  邢台市巨鹿县张先生的母亲早年丧夫,她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如今,儿女们心怀感恩,悉心照料母亲的晚年生活。下一期,咱们去听听张先生家的故事。

  ■串门回音

  请求帮助 远离烦恼

  邯郸栾玉锁:读了4月30日《牵红线牵出了烦心事》一文,我对张女士的遭遇深表同情。张女士热心为一对年轻人牵线搭桥,促成姻缘,本是一桩美事,却不料后续发展事与愿违。

  如今,有不少年轻夫妻婚前还不太了解对方,就急于闪婚,导致婚后矛盾重重,甚至闹到离婚的地步。文中小两口双方父母找张女士来调解,我觉得不妥,媒人只负责牵线搭桥,婚后矛盾已与张女士无关,不能找媒人的麻烦。小两口应保持冷静,理性沟通,也可以寻求调解员出面调解,实在不行再走法律程序。

  辨明是非 不搅婚局

  石家庄申德明:张女士热心当媒人成人之美,这份善意值得肯定。然而,当男女双方婚后出现矛盾时,她的这种处理方式,却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应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摊开讲清楚,才能分清责任,找到解决办法。

  我认为女方的一系列行为确实存在欠妥之处。婚前购置房产这样的大事,她对男方只字不提,婚后却要求男方承担房贷,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而后未经商量便擅自辞职,更是没有尊重男方。在彩礼问题上,女方的态度尤为不合理。从常理推断,男方通常不会故意在彩礼数额上做手脚,毕竟这关乎双方家庭颜面与婚姻诚意。退一步讲,倘若彩礼真的“缺斤短两”,女方当时就该有所反应,又怎会等到现在才兴师问罪?

  我想给张女士提个建议:面对矛盾,媒人不应回避是非,而应及时表明客观立场,这样既能避免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也有助于两个家庭尽早正视问题。牵线搭桥时就该提前说明,促成姻缘固然是好事,但不成也应好聚好散,婚后若产生矛盾,双方应自行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通过法律途径处理,与媒人不再有任何关系。如此,方能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与麻烦。

  石家庄王彦秋:张女士好心牵红线,却陷入小两口婚姻纠纷,备受煎熬。这一事件折射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人们常常对媒人存在不合理的道德绑架,忽视了媒人的职责边界。

  媒人的角色,本质上是为单身男女搭建相识相知的桥梁,促成一段姻缘。张女士尽心尽力,从牵线搭桥到安排见面,再到婚前的各种协调,已经完成了媒人的本职工作。然而,婚后小两口因房产、工作等问题矛盾不断,甚至在彩礼上产生争议,又将媒人卷入其中,这显然超出了媒人的责任。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婚后生活的经营与矛盾的解决,理应由夫妻双方及其家人共同面对和承担。小两口在婚前对彼此情况了解不足,婚后缺乏有效沟通,这都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非媒人的过错。将责任推给媒人,不仅是对媒人善意的辜负,更是对自身责任的逃避。

  张女士的遭遇提醒我们,社会应明确媒人的责任边界,尊重其付出。小两口及其家人要明白,感谢媒人的牵线之恩是应有的态度,更要正视自身在婚姻中的责任,而不是将媒人置于两难境地。

  摆脱遗言 追求幸福

  石家庄赵彦花:读了《老伴的临终遗言,让我好为难》,沈女士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所谓的“临终遗言”,不过是在生命垂危之际,为安抚即将离世的亲人所做出的仓促承诺,难免存在考虑不周之处。随着岁月流转、环境变迁,现实情况往往远比逝者预想得更为复杂。

  沈女士本该审时度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她因顾虑重重,加之儿子的强烈反对,一次次错过寻觅人生伴侣的良机。如今空留遗憾,着实令人惋惜。对于已至古稀之年的沈女士而言,每一寸光阴都无比珍贵。衷心希望沈女士能够勇敢挣脱“临终遗言”的无形枷锁,大胆迈出追求幸福的步伐。

2025-05-0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3803.html 1 三任妻子接力撑起一个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