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自驾旅游、参观文旅新地标、组织家庭聚会……今年“五一”,石家庄的不少老年朋友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
自驾湖北神农架 感受自然风光
今年62岁的翟世先是一位退休干部,他特别喜欢旅游。退休前,翟世先经常去外地,每次他都会利用空余时间,游览当地的景点。“我特别喜欢自然景观,每次行走山水间,心情都特别舒畅。”翟世先说。
2023年退休后,翟世先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今年3月,听说湖北神农架风景区的景色不错,他便有了“五一”带着妻子、女儿自驾去神农架逛逛的打算。为了这次旅行,翟世先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预订宾馆、制定旅游线路。
“11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中途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到了神农架。”翟世先说,到达神农架景区后,他开着车先后游览了官门山、神农顶、大九湖等景区,拍摄了不少美照。
在神农顶景区,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从神农顶景区出来后,距离停车场有一公里。”翟世先说,他让妻儿在原地等待,自己步行前往停车场。开上车快到景区门口时,翟世先发现路边一对老夫妇,也在往停车场赶。“他俩走得满头大汗,看着都挺累的。”出于好心,翟世先立刻停下车邀请老夫妇上车,把他们送到停车场后,再返回去接家人。“那对老夫妻是西安人,已经70多岁了,他们一直和我说谢谢。”翟世先说,出去玩就是为了开心,看到别人遇到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
打卡文旅新地标 找回青春记忆
5月4日,61岁的张丽芝游览了织音1953后,激动地说:“我在织音1953找回了青春的记忆,真是太棒了。”
张丽芝是原石家庄国棉二厂(以下简称棉二)的退休工人。18岁时,她来到棉二整理车间工作,一干就是22年。“每次去上班我都特别高兴,浑身充满了干劲。”张丽芝说,那个年代能成为一名纺织女工,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
2017年,棉二最后一台纺织机停机了。得知这个消息时,张丽芝心里酸酸的。后来,每当路过棉二大门口时,她总会忍不住扭头看几眼。“那是我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地方,特别留恋。”张丽芝说。
“五一”前夕,张丽芝得知棉一棉二旧址改造提升项目——织音1953对外开放了,她立刻坐着公交车前去游览。出门前,张丽芝还特意穿上了珍藏许久的纺织工作服,并带上了自拍杆。
到达目的地后,张丽芝激动地发现这里不仅保留了厂子的大门、库房,就连屋顶的玻璃都保存完好。每到一处,她都要拍上几张照片。不少上了年纪的游客看到张丽芝穿着纺织工作服,还会热络地和她聊几句。“他们大部分是曾经的棉纺职工,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张丽芝说,她和这些游客拍了不少合照,打算发给曾经的同事们。
“阳光照耀着国棉二厂,8000名职工奋发向上……”临走时,张丽芝还站在老库房前唱起了棉二厂歌。她说,现在旧厂换新颜,既保留了曾经的时代记忆,也充满了青春与活力,自己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组织家庭聚会 席间大展身手
今年80岁的王庆林是一位退休干部。他的女儿和儿子,分别在深圳、成都生活。今年“五一”,王庆林的孩子们全部回到了石家庄,一家八口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为了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王庆林和老伴提前两天就开始忙活,他们去超市买了不少新鲜食材。
“五一”当天,王庆林的孙辈们大展身手,外孙女做了烤羊排、东北乱炖等拿手菜,孙子饭后则表演了刚学的架子鼓。“那顿饭吃得特别热闹开心,足足吃了两小时。”王庆林说,吃饭过程中,他还即兴书写了3幅“阖家欢乐”的楷书作品。王庆林打算过几天把作品装裱起来,自己留一幅,剩下的送给孩子们。“上岁数的人最需要陪伴,只要看到孩子们回来,我和老伴就高兴。”王庆林说,他希望自己写的书法,能让远方的孩子们时刻想着这个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