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父亲便爱上了养鸟。鹦鹉、画眉、山雀都养过,养的最投入、乐趣最多的当属八哥。
父亲的八哥是邻居送的雏儿。它刚到我家的时候,嘴大而方,脚细而黄,身上只有一些稀疏的绒毛。看它那丑陋的模样,儿子小光总爱凑到跟前对着它做鬼脸。父亲笑言,八哥是小光的“兄弟”,就叫小亮吧。
小亮虽然小,但是已经会喊饿了——只要它一喊“叽、叽、叽”,父亲就会给它端上新鲜的鸟食。这小家伙能吃能拉,笼子里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一堆鸟粪。但是,父亲却没有因此厌烦,他一边喂食,一边打扫鸟笼,一天多次,乐此不疲。
小亮长得很快。不到一个月,嘴长而尖,羽毛黑又亮,翅膀下边两侧羽毛白如羊脂,非常漂亮。父亲一有时间就教它说话,但小亮也许是天生愚拙,“你好”之类的寒暄语就是不会说。有时,我们不想扫父亲的兴,就上前温声软语地教它说“爸爸”,它只是转着明亮的小眼睛,淘气地望着我们。
这天,它突然喊了一声“小光”,还夹带着父亲浓厚的尾音。小光开始以为是爷爷在喊他,当看清是八哥喊他后,他惊喜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我们。父亲知晓后很高兴,笑着说:“我就说,我养的八哥怎么会不聪明呢?”
父亲高兴了,小光却不干了。八哥一天到晚喊小光的名字,小光生气了,冲上前就要打八哥。父亲拦住他,儿子提出了条件:“不打它也可以,只要你叫它不要喊我的名字。”“它喊你不是喜欢你吗?”“我不要它喜欢。你喜欢它,你让它喊你的名字啊!”“我也想让它叫我的名字,可是它叫不来啊!要不,你教给它。”
新闻报道都说八哥会说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家的八哥却只能说“小光”,至于其他的话就模糊不清了。它能把“小光”喊流利,恐怕是父亲每天经常找小光的缘故。
当然,八哥的聪明还是有目共睹的。每天父亲进门,八哥就望着父亲,兴奋地“嘎嘎”叫,在笼子里跳来跳去;父亲走到笼前,它就会扑扇着翅膀,发出“噢噢”的声音;父亲端进水给它洗澡,它就跳起来,吹起“嘘嘘”的口哨……每每看到八哥在笼子里欢呼雀跃,父亲就会眯着眼,伸出手抚摸它那光滑的羽毛。
一天,八哥忽然不吃不喝了。这时,父亲急得到处打听八哥为什么萎靡不振。多种办法想尽,依然没有结果,父亲也因为跟着着急瘦了一圈。
“我觉得小亮应该是孤单了,我们可以给它找个伴儿试试。”小光开玩笑说。父亲听了,忽然来了精神,隔天便从市场上买来了一只八哥。八哥自从有了伴儿,叫声又响亮起来。
“不光人要有伴儿,鸟儿也一样啊!”父亲拎着笼子遛弯儿的时候,逢人就这样唠叨。
刘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