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闲情雅趣

古代茶桶意趣浓

2025年04月09日

  又到了“且将新火试新茶”的仲春时节,在品尝芽叶细嫩、色翠香幽的明前茶的同时,笔者的藏友们分享了他们收藏的两件意趣盎然的古代茶桶。

  一件为清末的六面体木质茶桶(图1)。桶高约15厘米,面对角长18厘米,底对角长14.5厘米,六面都是凸出的阳工雕刻,大约能装入半斤干茶。茶桶采用花梨木制作,桶身和桶盖用一把造型古朴的祥云鱼钩锁相连。盖顶阳工雕刻八卦图,上有两个铜把手,扣上锁后便可自由提起。茶桶的前后左右四面,分别雕刻梅兰竹菊四幅图画,另外两面则刻上了两句诗,一句“茶脚碧云凝午碗,酒声红雨滴春槽”,出自宋代诗人宋无的《许山人家》,还有一句“茶香石鼎烧红叶,酒渴冰盘破紫菱”,出自元代诗人萨都剌的《酌桂芳庭》。桶身和盖顶,均以阳雕的祥云连枝图包边。此桶更像是古代文人的案头之物,一边读书,一边取上一撮干茶,或以沸水冲泡,或以小火炉烹煮,茶香四溢,书香正浓。

  还有一件为民国早期的圆柱体竹雕茶桶(图2)。茶桶高17厘米,直径11厘米,采用整节老楠竹雕刻而成,一掌可握,小巧别致。茶桶之上雕刻的内容为魏晋时期有名的竹林七贤聚会图。图中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位贤士,相聚在竹林之中,微风轻拂,竹叶婆娑,他们宽衫大袖,褒衣博带,或抚琴,或饮酒,或作诗,或纵歌,或抵足交谈,形态各异,不一而足,呈现的却都是那种潇洒不羁、肆意酣畅的神色。茶桶盖即为竹节的中间连接处,在体现雅趣的同时,也非常实用方便。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处于末位,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茶的意义非同一般。茶是中国人的基本生活物资,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清茶一杯,亲密无间。人们采用或泡或煮的方式,在家庭和茶馆等不同场所品味与分享茶,既增加了生活情趣,也陶冶了个人情操和道德修养。在中国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中,茶具的发展和茶事活动如影相随,这两件充满意趣的茶桶便是很好的佐证。

  雨林/文

2025-04-09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0981.html 1 古代茶桶意趣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