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归有光吴承恩搭档“搞改革”

2025年04月07日

  归有光、吴承恩是享誉盛名的明代文豪。一位是散文家,“嘉靖三大家”之一,被时人誉为“今之欧阳修”,其佳作《项脊轩志》代代传诵;一位是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两人不仅是文豪,还是默契的搭档;不仅是政声众誉的好官,还是锐意改革的勇士。他们的文学名著影响后人,他们的改革精神也启迪今人。

  嘉靖四十五年,归有光、吴承恩赴浙江长兴任职,一个任知县,一个任县丞。两人上任后,立即着手推进改革。

  一个大动作是厘清冤案。长兴一个小县,监狱里却人满为患。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很多所谓的犯人是被豪强鱼肉逼迫的无辜贫民。于是,两人敞开公堂、重新审理,“断讫遣去,不具狱”,一大批蒙冤受屈的百姓得以获释。

  另一个大动作是改革征粮办法。过去的征粮方式采用的是里递制,里递即邮驿。每年秋收结束后,由里递负责征收粮食。里递害怕豪强大户,故征粮的重点都放在平民百姓身上。

  归有光、吴承恩看到征粮制度的严重弊端,下决心进行改革。

  可惜的是,两大文豪搭班子在长兴搞改革,时间只有两年多。第三年,归有光按照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进京向吏部述职,并觐见圣上,听取训勉。

  细细分析两人改革的精神,令人深深感到:锐意改革需清心。

  改革要心系百姓。归有光、吴承恩到长兴搭班子,年纪都在60岁左右。当时的长兴可谓穷乡僻壤,花甲之年到这样一个地方当知县、县丞,亲友都劝他们不要去上任,等候补缺,但两人都毅然前往。里递征粮由来已久,巡抚、州府都按例行事,他俩却不忍心平民百姓卖儿卖女过日子,坚决推行改革。改革措施施行后,府方多次责令县里整改,他俩又坚决顶了回去。如果没有一颗真诚的爱民之心,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头子恐怕是断然不会这样做的。

  改革要心境恬静。归有光八次会试都名落孙山;吴承恩三次到南京考试,也都没能登科上榜。常人到这把年纪,当上了芝麻绿豆官,总要为自己想想、为家庭想想。可他俩上任后履职尽责、心静如水,只做该做的事。对于征粮改革,长兴的地主豪绅闹到浙江巡抚处。巡抚派人调查,百姓有口皆碑,征粮足额完成,加之两人都是文坛大家,只好“不问不闻”。

  在长兴搞改革,得罪了豪强,得罪了州府,这也是归有光进京述职后不能返回的原因所在。可两大文豪不为官职折腰,“撞南墙不回头”。吴承恩干脆卷起铺盖回老家,继续写《西游记》去了。

  据《解放日报》洪水/文

2025-04-0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0677.html 1 归有光吴承恩搭档“搞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