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者串门

遇上好儿媳,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2025年04月02日

  薄女士与儿子儿媳合影。

  时间:3月20日

  地点:河南安阳

  人物:薄女士(91岁)

  薄女士自述:我已步入耄耋之年,虽然耳朵有点聋,腿脚也不太灵便,但吃喝拉撒还能自理,脑子也算清楚。街坊邻居见了,都说这个年纪了,能有这种状态真是难得。可只有我清楚,自己是个有着几十年“病龄”的“药罐子”,身上的病多得数都数不清。

  50多岁时,我就开始和疾病作斗争。当时,我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一年到头总是生病。一次感冒,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感冒刚好,又开始下一轮,我吃药打针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过了60岁,生病更是成了家常便饭,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胃炎、心脏病等等,一股脑儿都找上门来,怎么赶也赶不走。后来,脑中风、白内障、痛风也相继缠上了我。至于感冒、咳嗽,这些对我来说就像“老朋友”一样,时不时就来“拜访”一下。吃饭的时候,别人吃的是饭菜,我吃的却是一把药,好多药都得随身携带,就怕关键时刻掉链子。

  说实话,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孩子们的悉心照料。我有四女一儿,孩子们都很孝顺,几个女婿对我也没得说,但要说最贴心、最让我感动的,还得是儿媳。

  儿子和儿媳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安阳的同一家企业工作。后来企业效益不好,儿子、儿媳离开了这里。儿子到郑州的一家公司工作,儿媳则留在安阳打零工。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那时候,我和老伴还住在农村老家。我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儿媳放心不下,多次劝我们搬到安阳和她一起住。拗不过她的热情,我们最终还是来到了安阳。儿媳特意为我们腾出一间向阳的卧室,把床上用品都换成了崭新的。她还拉着我们的手说:“爸妈,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千万别拘束,有啥想法就跟我说。”从那以后,儿媳对我们开始了无微不至的照顾,除了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做,还陪我们聊天散步,让我们住得舒心。

  几年前,老伴走了,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旧病没好,新病又来。尤其是近一年,我明显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儿媳为了照顾我,既当保姆又当护士,里里外外操碎了心。她知道我口味清淡,每顿饭都按照我的喜好做,顿顿不重样。家里的水果更是从未断过,香蕉、橘子、猕猴桃等,她都会剥了皮递给我,苹果、梨、瓜,也都削好皮、切成小块,放在我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每天,她都会按时冲好蜂蜜水,端到我面前,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对此,我不止一次对儿媳说:“别把我当客人,家常便饭就中。”儿媳却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该享享福了。再说了,我作为晚辈孝敬您不是应该的嘛。”

  我常年需要服药,以前都是老伴提醒我。老伴走后,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儿媳身上。她把我吃的药列了一个详细的清单,到了吃药时间,就把药放好、水倒好,看着我吃下才放心。有一次,我忘了吃药,儿媳发现后,急忙跑进房间,一边自责没有提醒到位,一边麻利地把药准备好。

  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免疫力差,我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会尿失禁。儿媳怕我不舒服,特意给我买了尿不湿。她怕尿不湿会刺激皮肤使我不舒服,每天晚上都会陪着我,如果发现需要更换了,就会及时给我换上新的。有一回,我不小心拉在了裤子和床单上,心里特别过意不去,想自己收拾。儿媳知道后,不仅没有丝毫嫌弃,还“批评”了我,坚决不让我动手。随后,她自己把污物清理干净了。

  半年前,我患上了皮肤瘙痒症,那种痒深入骨髓,让我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好。一开始,儿媳给我准备了痒痒挠,可根本不管用,我只能用手不停地抓,结果把身上抓得全是血印。儿媳跑了多家医院和药店咨询,四处打听偏方。买药回来后,她按照医嘱,给我内服药、外涂抹,双管齐下,还给我擦拭身体、按摩,帮我缓解瘙痒。有一次,我痒得实在受不了,忍不住嘟囔:“还不如死了好呢!”儿媳听了,严肃地批评我,不该说这样的话,还鼓励我要坚强。在她的帮助下,我皮肤瘙痒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几个闺女知道我身患多种疾病,一直住在儿媳家,担心儿媳太累,就想让我到她们家里分别住段时间,一来让她们也尽尽孝心,二来也让儿媳能喘口气。可不管谁提出来,儿媳都不同意。她跟我说:“姐姐们都拖家带口的,家里事情多,我一个人住,时间相对充裕,也能一门心思照顾您。您就安心住在我这儿,我一定把您照顾好。”说实话,闺女们也很孝顺,但论照顾的细致程度,谁都比不上儿媳。所以,这几年我哪儿也没去,一直都在儿媳家里。睡不着的时候我常想,遇上这么好的儿媳,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通讯员申德明协助采访)

  ■记者感言

  儿媳数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薄女士,从饮食起居到服药提醒,再到处理老人失禁、瘙痒等难题,事事用心。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为我们树立了尊老爱老的典范。

  ■串门预约

  河南郑州的李先生因子女与亲家结识,现在两家人在生活上相互帮助、走动频繁,关系愈发亲近。下一期,咱们去他家串串门,了解他和亲家的相处经。

  ■串门回音

  劳逸结合 提高效率

  河南郑州李进: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方先生的儿子和儿媳意见相背。儿媳一味狠抓学习,将考高分视为重中之重,动辄教训孩子,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儿子则主张让孩子多出去玩,放松心情,但这有可能导致孩子贪玩厌学,毕竟学习才是孩子的首要任务。

  方先生对两人的矛盾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折中”办法。成功说服了儿子和儿媳。其实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都应该避免这两种极端做法,让孩子劳逸结合。周一到周五上学时,就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周末和节假日,就安排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这样松紧有度,孩子学习效率才更高效。

  善用沟通 化解分歧

  山东会言生:方先生儿子和儿媳因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不同,在育娃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既破坏家庭和睦,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好在方先生没有对矛盾坐视不理,而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

  这件事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家庭成员之间只要心平气和地沟通,很多家庭矛盾都能迎刃而解。在沟通的过程中,长辈不能高高在上、摆架子,要站在晚辈的角度思考,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给出合理的参考建议;晚辈则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轻视长辈的意见,虚心倾听,与长辈一起商量,采纳合理的部分。只要大家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家庭就会越来越和睦。

  石家庄王彦秋:生活中,良性沟通能化解矛盾,方先生的经历便是例证。

  方先生儿子儿媳在孩子教育理念上爆发冲突:儿媳出身农村,凭借学习改变命运,对孩子学业要求严苛;儿子童年被学业束缚,一心想让女儿拥有快乐童年。面对这一难题,方先生没有贸然调解,而是先上网收集资料,再通过具体案例,分别和儿子儿媳沟通。和儿子剖析不重视学习的后果,与儿媳探讨忽视陪伴的弊端,引导二人反思。

  现实生活中,育娃矛盾屡见不鲜,家长若仅凭经验,容易走向极端。方先生的做法提醒我们:处理矛盾要善于沟通,讲究方法,多换位思考。如此,家庭才能更幸福美满。

  邯郸栾玉锁:读了《育娃有了分歧,我巧化解》一文,很受启发。子女教育问题引发小两口争执,这在家庭教育里屡见不鲜。面对这类矛盾,老人保持中立至关重要,切不可偏袒任何一方,以免激化矛盾。

  首先,老人要耐心倾听儿子儿媳的育儿想法,通过充分沟通增进理解。在恰当的时机,给出合理建议。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应当做到劳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契合孩子的成长需求。

  文章中的方先生,在儿子儿媳因育儿理念产生分歧时,始终不偏不倚,既巧妙引导双方反思,又成功化解纷争,这种做法值得称赞,也为众多老人提供了借鉴。

2025-04-02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00169.html 1 遇上好儿媳,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