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清宫戏里,在膳房以外,后妃们吃饭的时候还常常提到一个小厨房,而且剧中嫔妃的小厨房都能做出一些特别精致的菜品、点心,让人特别神往,这小厨房是怎么回事呢?
从历史文献来看,其实后妃能办小厨房是极少见的,后宫里只有个别人才会动用这种“特权”。所谓“特权”,倒并不是皇上许不许的问题,而主要是看她有多大财力。由于清宫制度基本断绝了妃嫔与娘家之间的财务往来,娘家再有钱,也送不进来,所以一般的后妃没那么多份例银子,自然也就无力设立小厨房了。在清宫里,只有极少数地位高、资历深的人才有实力设置小厨房,我们现在能明确知道有小厨房的人,有慈禧太后、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淑慎皇贵妃,还有清末的端康皇贵妃(光绪的瑾妃)。
清代最有名的小厨房莫过于慈禧太后的西膳房,它独立于膳房,由总管太监管理,据说能做点心400多种,大菜4000多种!西膳房下设机构也参照膳房的五局,即荤局、素局、饭局、点心局和饽饽局。不同的是,小厨房少了一个挂炉局,多了一个饽饽局。平日的挂炉鸭、挂炉猪与膳房区别不大,可以照用,而原有的点心局里,又分出了一个饽饽局。原本宫廷的点心已经非常丰富了,但为了做得精专,吃出点特别的味道,在宫廷饽饽房、茶房、点心局以外,慈禧太后还特意在自己的小厨房专设饽饽局,可见她对糕点情有独钟。据《老年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