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可怕在于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出现以下几种不舒服时,需要提高警惕。
胸闷、胸痛。如果突发胸闷、胸痛且无法缓解,或虽不持久但频繁发作,需警惕心梗预兆。
无诱因的胃部不适。心脏问题并不一定只表现为胸痛,还可能出现出汗、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应进一步就医检查。
眼前发黑。若有短暂的视觉发黑甚至意识丧失,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史,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心悸、气促或乏力。如果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是否合并心肌炎;近期过度劳累、大量吸烟后出现类似症状,也应尽快就医排查。
此外,心脏的变化还会通过体表信号呈现:
耳垂折痕。耳垂毛细血管丰富,如果血管硬化、血液流通不畅,耳垂易出现明显折痕。
颈围变粗。男性颈围>39厘米、女性>35厘米时,常提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偏高,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脉搏紊乱。正常脉搏每分钟60~100次且节律整齐,过快、过慢或节律混乱,都可能是心脏疾病信号。
脚踝水肿。如排除久站、久坐因素后仍出现不明水肿,需警惕心衰或慢性心脏病。
脚趾冰凉。在温暖环境中依然脚部发凉,表明血液循环有问题,根源多在心脏。
张永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