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电影《唐探1900》热映。故事设定在20世纪初的美国旧金山,围绕唐人街发生的一起命案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展开,并带领观众穿越时代,从侧面见证北美最古老唐人街的缘起幕后。
淘金之城
1848年,一名美国木匠在建造锯木厂时,从驱动水车的溪流中发现了黄金。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淘金潮”迅速在加利福尼亚州展开。为了加快西海岸地区的开发,美国政府也有意推波助澜。借着1844年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美国商贾在中国香港和广州到处张贴着色彩炫目、印着中国文字的广告,大肆宣扬着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金山”的消息,以吸引华人前去淘金。
而美国的航运公司也趁势加开从广东各个口岸开赴加利福尼亚州的班轮,且通过在当地发展代理人的方式大肆揽客。于是,一些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通过典卖房产、家族借贷的方式凑齐了路费。
根据美国移民局的统计,1849年2月,加州的华人男性仅为54人,到了1850年1月,这个数字便增加到787名,到了1852年5月,加州的华人迅速增长到11787名。一批批的华人移民纷至沓来,不仅改变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比例,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文化生态,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旧金山”这座城市的名字变迁。
很多华人都愿意将那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圣弗朗西斯科称为“金山”,不过随着185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地区也发现了金矿,华人们便将墨尔本称作“新金山”,而将圣弗朗西斯科称为“旧金山”。尽管这一称谓起初只是民间的约定俗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旧金山”逐渐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旧金山市政府使用的中文译名之一。
“旧金山”的华人之所以能够为这座城市命名,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其做出的巨大贡献。毕竟,很多华人抵达加利福尼亚州后并不依靠淘金谋生,而是成了这座城市的建设者。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华人在矿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这导致很多华人只得放弃采矿,改行他业。而其中建筑业便是早期华人在旧金山的重要谋生手段之一。
在为美国人建造高楼大厦的同时,华人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中国特色的建筑。1849年,当时来到这里的华人在萨克拉门托街用帐篷搭起简易房舍,后来又从广州运来木材,制成房梁和木架子搭成的房舍,形成唐人街的雏形。
1852年,旧金山华人人口的增长令萨克拉门托街容纳不下,于是逐渐扩充到几个街区,形成了一个略具规模的华人经商和居住地区,时人称为“小广州”或“小中国”。而到1853年,当地报纸便以“唐人街”来称呼这个华人社区。
“不西洋”的生活方式
旧金山唐人街的生活方式保留着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在这里,人们主要讲着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也保留着华人的文化习惯。1852年,旧金山唐人街建立了第一家粤剧院,1854年更出现了第一家华人报社。
又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到19世纪70年代,旧金山的唐人街已是人烟稠密,百业兴旺。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其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到1877年,其长度已达7个街区,宽度也占了3个街区,至此,旧金山唐人街的区域才算基本定型。
旧金山唐人街集中了大量华人商业、服务业、娱乐业和其他有关设施,是一个十分中国化的地区,处处显露着中华文化的风格。在唐人街上,有摆满中国货品的各种商店,有专售中国工艺品和珠宝金饰的古玩店,有供应包括北京菜、上海菜、广东菜和四川菜多种风味菜肴的上等中餐馆,有出售各种中药的中药店,以及用中医的传统方法给人治病的诊所。
马路上的路牌、店招、广告都是中英文对照。街上还坐落着用中国风格装饰的会馆和其他华人组织的办公楼,雕梁画栋,飞檐起脊,古色古香。
当时,整个唐人街的支柱产业是洗衣和熨烫。有趣的是,华人从何时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却至今也没有一个可靠的文字记录。唯有一则颇为传奇的商业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在华人抵达之前,旧金山是没有洗衣店的,以至于早期白人拓荒者不得不用快船将他们的脏衣物运到夏威夷群岛去洗,取回来得花两个月的时间;否则,他们就只好请墨西哥姑娘们用湖水洗他们的衣服,但是这种服务既不方便又很昂贵。
1851年春,有位名叫李华(音译)的中国人,在杜邦-华盛顿街的住所门前贴出“洗衣和熨烫”的字样,第一家华人洗衣店就这样建立了。由于价格公道且服务周全,华人很快就垄断了这个行业。1870年,在旧金山的2069名洗衣工人中,华人竟多至1333名。
会馆:华人乡里互助组织
唐人街是因华人聚居而成,便也有了华人乡里互助的会馆。值得一提的是,会馆并非海外华侨独创,而是源自中国明清两代,各地商贾学子为方便异地经商、求学所组建的民间互助团体,这些团体以祖籍乡县为纽带,成员们在异地谋生打拼时,一方面举目无亲,另一方面又面临言语隔阂,于是结成社团,联络乡亲、传递信息,进而兼顾其他排解纠纷事务,旨在少些孤单,多点安全。
会馆的负责人,后来通称侨领,对外充当代表和抵御外侮,对内维持内部秩序,排难解纷,也提供一些慈善性服务,譬如为去世的人设坟场,安排拜祭亡魂扫墓,甚至将一些人的遗骨送回故乡安葬,又或者资助贫老邑侨还乡与家人团聚等。
此外,会馆还有管束成员的功能。当他们初来乍到时,会馆有人在码头上接应,先把他们带往会馆投宿登记,然后送往该区工作。当他们决定还乡时,亦要先向会馆报到。并由会馆查核该人是否尚有欠款。譬如他是否经会馆贷款来美,又或是否缴纳成员所有费用,这些必须全部还清,才由会馆发出港证,为其代购船票。
由于后来会馆越来越多,就催生了一个整体性联合组织,于1901年命名为中华会馆。香港漫画《中华英雄》所描绘的故事便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唐人街探案1900》中讲述的故事也有中华会馆的影子。
1906年的大地震及其引起的大火,使旧金山华埠遭到空前的浩劫,变成一片焦土。劫难之后,华人即在焦土和废墟上重建家园,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旧金山唐人街又有新的发展,华人团体纷纷筹建新的会所,中国风的楼房相继出现。
旧金山唐人街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见证: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来,侨胞们奔走相告。旧金山华工合作会不畏阻碍,联袂各团体于当年10月9日,在位于旧金山华埠士德顿街1044号的美洲同源会,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由旧金山中华总商会组织的农历新年大巡游也会在每年引起轰动,当地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观赏这场全美最大的新春庆祝巡游活动了解中国的民风、民情、民俗。旧金山唐人街也由此成为美国人了解东方大国的一个窗口。
据《国家人文历史》赵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