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者串门

和亲家搭伙养老,生活一团乱麻

2025年03月05日

  时间:2月24日

  地点:保定定州市

  人物:张秀栾(65岁)

  张秀栾自述:我和老伴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盼到退休,本想着能悠闲度日,每天种种花、散散步,享受岁月静好。可谁能想到,亲家的一个提议,彻底改变了我们平静的生活。

  两年前,亲家两口子来我家串门。我们坐在一起,聊到了养老这个话题。亲家说,孩子们如今工作都忙得不可开交,咱们要是能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还能帮衬着带带孙辈,让孩子们少些后顾之忧。我和老伴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欣然同意了。女儿结婚后,家里就我和老伴,天天大眼瞪小眼,日子过得有些冷清。如今既能多陪陪可爱的外孙子,又能和同龄人唠嗑,何乐而不为呢?我们两家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开始搭伙养老,亲家两口子先搬到我家住,过段时间我们再到他们家住。

  起初,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心了。我和亲家母一起出门买菜、做饭、分担家务。晚上,大家围坐在客厅,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唠着家常。孩子们回来,看到我们热热闹闹,也格外高兴。那段时间,我暗自庆幸,觉得这个决定太明智了,满心期待往后的日子都能像这样,和和美美地延续下去。

  然而,好景不长,问题却接踵而至。首先是作息差异。我和老伴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天不亮便起床去公园打太极、锻炼身体,回来路上顺便买菜准备早饭。但亲家两口子却恰恰相反,他们是十足的夜猫子。晚上追剧、聊天、打电话,常常折腾到半夜十一二点才睡。每天早晨,太阳都出来了,他们还在呼呼大睡。好几次,我做好早饭,喊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才睡眼惺忪地起床,这时饭菜早已没了热乎气。时间久了,我心里难免有些不满,可都是一家人,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实在不好意思直接指责,只能将这些不满默默藏在心底。

  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更是让我头疼不已。我这人爱干净,家里的东西喜欢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天都要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衣服也放得规规矩矩,见不得半点杂乱。但亲家公却截然不同,他用完的东西爱随手乱放。鞋子脱了就扔在门口,衣服也不挂起来,沙发、椅子上到处都是他的衣物。每次我刚收拾完,没多久家里又被他弄得乱七八糟。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委婉地跟亲家母提了提,希望亲家公以后多注意。没想到,亲家母却满不在乎地笑着说:“哎呀,何必这么讲究,乱点才有生活气息嘛!”听了这话,我心里别提有多堵得慌,这哪是讲究,分明是基本的生活习惯呀!但话已至此,我也不好再继续说下去,只能咽下这口气。

  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们两家的观念更是大相径庭。我和老伴一直秉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孩子得从小培养规矩。每天要按时完成作业,少玩电子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亲家却觉得,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是快快乐乐、自由自在的。作业差不多完成就行了,没必要对孩子要求那么严格。

  有一次,外孙子放学回来,作业还没做,就迫不及待地抱着平板玩起了游戏。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走过去跟孩子说:“宝贝,先把作业写完再玩,好吗?”话刚说完,外孙子还没回应,亲家公就从旁边冒出来,大声说道:“哎呀,孩子上了一天学,回家先休息休息,作业晚点再写没事。”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可怎么行呢?从小这么惯着孩子,以后可怎么办?我刚想反驳,亲家母也凑过来,说我太古板,根本不懂现在孩子的教育方式。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我们谁也不让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不欢而散,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真正让矛盾彻底爆发,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那天是周末,孩子们都休息,两家人就打算热热闹闹吃顿饭。一开始,大家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可谁能想到,亲家公喝了点酒,就开始管不住嘴了。他突然提起我女儿过去的一件糗事,引得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女儿当时脸一下子就红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也觉得亲家实在是太过分了,这种糗事怎么能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呢?我当时就拉下了脸,严肃地对亲家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你还提这些干什么?”亲家公可能是喝多了,不仅不觉得自己有错,还跟我吵了起来,说我开不起玩笑。我一听,火冒三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直接和亲家公在饭桌上吵了起来。孩子们在旁边劝架,可根本劝不住。好好的一场聚会,就这么被彻底破坏了,最终大家不欢而散。

  从那以后,我们和亲家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我们见面都不说话,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息,让人难受得喘不过气来。我和老伴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下去绝对不是办法,长此以往,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最终肯定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感情。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还是分开住,各过各的日子。

  分开之后,刚开始我还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家里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渐渐地,我发现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和老伴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亲家那边,虽然平时见面少了,但偶尔也会打个电话,聊聊天,关系反而比以前融洽了许多。逢年过节,孩子们把我们聚在一起,大家都格外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光,说话做事也都多了几分尊重和客气。

  经过这件事,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大家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教育观念都不同,住在一起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彼此足够的空间,才能让亲情更加长久,让大家都能过得舒心自在。

  (通讯员张英华协助采访)

  ■记者感言

  张秀栾“搭伙养老”的经历,暴露了不同家庭观念差异带来的矛盾。在一起生活前,双方应该深入交流,把作息规律、教育理念等都聊透。日常相处中,也要注意保持适当距离,给彼此留足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摩擦,让“搭伙养老”真正成为养老新选择。

  ■串门预约

  邯郸市的王秀云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公。下一期,咱们去她家串串门。

  ■串门回音

  放松心态 尊重选择

  石家庄王彦秋:读了《女儿不结婚,我很发愁》,我既理解母亲对女儿婚事的操心,也看到女儿坚持单身的坚定。在我看来,母亲真的不必过度担忧,应试着理解女儿。

  白女士从女儿年轻时,就为其婚事奔波,这是她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担忧,希望女儿能有伴侣、组建家庭。可女儿从始至终抗拒婚姻,年轻时拒绝追求者,后来对相亲对象也诸多挑剔,态度并非一时冲动。如今女儿57岁,即将步入老年,她对自己的生活有清晰规划,经济独立且孝顺,白女士真没必要过度焦虑。毕竟,女儿的幸福,并非只有婚姻这一条路。

  山东临朐马玉顺:读了《女儿不结婚,我很发愁》,想到了自己当老师的女同学。她今年58岁,比白女士的女儿大一岁,也是未婚状态。她学历高,工作优秀,不到40岁就晋升了高级职称。如今她依然在工作岗位上认真教学,假期就外出旅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个女同学的父母以前也为她不结婚着急,担心她上了岁数怎么办。女同学与父母耐心沟通,表达了自己“人生并非只有婚姻”这一观念后,父母也就不再催婚了,而是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上。现在,他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都过得挺幸福。

  我想对白女士说,不要太担心女儿,她57岁了依然单身,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如今,社会保障也越来越完善,就算女儿一直单身,今后的日子也能过得幸福。

  邯郸栾玉锁:读了《女儿不结婚,我很发愁》,我感触颇深。白女士的女儿57岁仍未婚,相信做父母的遇到这件事都会心急如焚,毕竟到了这个年纪,寻觅托付终身之人愈发艰难。

  白女士的女儿并非不优秀,只是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许是惧怕婚后沉重的家庭负担,钟情于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白女士日渐年迈,担忧女儿未来无人照料,无法快乐生活,可若强迫女儿结婚,万一她婚后不幸福,自己只会更忧心。所以,若女儿确实不想结婚,白女士应尊重女儿的选择,放宽心态,顺其自然。

  尊重女儿 学会放手

  杨鸿恩:白女士在文章中提出了女儿不结婚,母亲发愁的问题,对此应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女儿结不结婚是她自己的事,现在的女孩子尤其是一些知识女性,有她们自己的看法和选择,应该由自己做主。当母亲的出于关心和爱护,帮着出主意、提建议的动机是好的,但采纳与否还得由女儿自己决定。

  建议白女士学会放手,尊重女儿的决定,不应该再进行干预,也不要在意亲戚邻居们的闲言碎语,只要女儿觉得自己的生活自由自在、开心快乐就好。

2025-03-0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7083.html 1 和亲家搭伙养老,生活一团乱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