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1522~1619),江西金溪人,明代医家,曾任太医院吏目。1593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匾额。
龚廷贤的医学生涯长达70余年。他在河南黄河流域行医时,正值开封一带疫病流行。时医只知按古法医治,无效。龚廷贤根据病情,独具匠心,医好很多垂危病人,名噪中原,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目。以下是龚廷贤的养生之道。
注意修德 存心厚朴
龚廷贤非常重视医德修养,认为养生首先要注意修德,他主张医生必须要有一颗仁民爱物之善心,当重仁义而轻财利,对贫富患者要一视同仁,切忌以贫富贵贱分薄厚,无论何人都要精心救治。不仅如此,龚廷贤还从健康长寿的角度来劝导世人进行修德养性。在他的《种杏仙方》末有“续劝善良规四十歌”,《万病回春》卷末有“人道至要”,《古今医鉴》末有“劝善良方”“口占八绝”等。他在“人有百病”篇中列举世人种种毛病,如“喜怒偏执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好色坏德是一病”等,最后说:“人能一念除此百病,日逐检点,一病不作,决无灾害痛苦,烦恼凶危,不惟自己保命延年,子孙百世永受其福矣。”针对“人有百病”,龚廷贤又提出“医有百药”,如“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清心寡欲是一药”等,最后他说:“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录所谓百药以治之。”明确提出以修德养性作为养生的良药,这种见解在中国养生史上有一定影响。
四时顺摄 延年益寿
针对老年人养生,龚廷贤认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理是“真阳元精内乏”和“脾胃气弱”。他在《寿世保元》中说:“夫人之一身,有元神,有元气,神官于内,气充乎体,少有不保,而百病生矣。”其将书名称为“保元”者,正是想保人之元神,使其常为一身之主;保人之元气,使其常为一身之辅,而后神因气全,百邪无能侵犯,百病无由发作,这样就可以达到仁寿无疾的目的。龚廷贤指出,老人欲长寿不可纵欲,包括食欲及色欲,指出老人如果恣意饮食,沉于酒色,则脾胃腐坏,肾精枯竭。老人摄养应该“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事,轻得失,破忧诅,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刘理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