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不少网友在网络平台反映:“过年给孩子红包攀比严重,经济压力很大。”压岁钱可能还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就先要把长辈“压”垮了。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榜。
此前,一幅“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其中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福建与广东两地,其中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达12000元,而广东省的数字竟只有50元。不仅是年轻人,压岁钱给老年人带来的负担,也已渐渐成为普遍现象,令人无法忽视。
《湖南日报》:水涨船高的压岁钱是人情攀比,也是不良风气、陈规陋习的一种。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婚丧嫁娶,降低份子钱,狠刹礼金攀比、高额彩礼等不良之风取得实效。建议各地相关部门也应像对待份子钱一样,给膨胀的压岁钱“减负”,比如,从村规民约的层面入手发出倡议、在小范围内试点浮动区间、整治攀比风气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包厚了,祝福的味道却被冲淡了,还让亲情成了负担,实在得不偿失。莫让攀比的压岁钱异化了期许祝福的年味,还需要倡导好的家风家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守护好压岁钱的本义和美好初衷。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出手“整顿压岁钱”,比如约定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图个热闹喜庆就好”。如今不少家庭,晚辈向长辈“反向”送压岁钱也渐成新风尚。
中国新闻网:今年,广西百色印发《百色市开展“遏制攀比压岁钱 移风易俗过大年”倡议活动方案》,倡议民众在春节期间,少发压岁钱、发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让压岁钱回归年俗祝福本真。搜索社交媒体平台看到,该倡议发出后,话题“广西百色倡议发红包不超过20元”引发高度关注,获得网民好评。此外,该倡议也契合了不少老年人的诉求。基于此,各地群众要转变观念、主动求变。在广东省,很多人发压岁钱或其他红包的“起步价”为5元、10元。不少广东老人至今坚守只讲“意头”,不比金钱,多少随意,心到即可。要想纠正跟风攀比的不良风气,需要更多群众摒弃“给少了面子挂不住”的纠结,理性对待压岁钱,守护其本义和美好初衷,传递家庭家族、亲人朋友之间的温暖和情义。
《法治日报》: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希望过年回家发压岁钱量力而行,大家都和和气气、开开心心,而不是被攀比、跟风的风气所“绑架”,“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内耗”。
打破压岁钱困局的希望,既要通过合理机制对这股非理性的风气说“不”,也要从文化心理上实现社会群体之间的互谅。比如,城里的孩子下乡时,监护人应该事先说清楚乡俗特点和老人的“压岁观”,从而避免带有偏见地评价一个红包的厚薄。再将心比心,作为收压岁钱一方的小辈及其父母,必须考虑红包是否“收之有愧”,平时是否对老人有足够的物质和精神关爱。
此外,还需要适当给压岁钱水涨船高的风气泼盆冷水,降降温。又送又还,还的时候通常还要多给一些,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遏制,压岁钱额度就会持续上涨。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倡导性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舆论和社会对不合理的行为也要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