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10年间拍下7万余张照片

戚辉 用镜头记录抗战老兵

2025年01月22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公布,唐山路北区市民戚辉榜上有名。这些年,戚辉一直致力于为抗战老兵义务拍摄照片,将英雄的影像留存在镜头中。戚辉说:“只要后人一直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今年56岁的戚辉从小就对摄影感兴趣。长大后,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拍照技术。2014年7月,一位朋友联系戚辉,想让他帮亲戚拍一组照片。到达拍摄对象家中后,戚辉才得知朋友的亲戚是一位抗战老兵,荣获了许多枚军功章。“我当时特别震撼。”戚辉说,那位老兵叫王永贵,虽然获得荣誉满满,但他始终过着平淡的生活。王永贵的精神让戚辉深受感动,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有了为抗战老兵拍照的念头。

  “我想在这些老兵有生之年,将他们的影像留存下来。”2014年9月,戚辉和一些同样爱好摄影的朋友,组建了一支43人的唐山公益摄影团队。从那以后,每逢周六日、节假日,戚辉就会和队员们开车来到老兵家中,给他们拍一幅肖像照,并送去慰问品。“每次拍完我都会把照片洗出来给老人送去。”戚辉说,除了拍照外,在拜访老兵时,他还会将谈话录音,回家后再整理成采访笔记,用文字形式记录每一位老兵亲身经历的那段峥嵘岁月。

  承德、秦皇岛、北京……这些年,戚辉和队员们一直在为抗战老兵拍照的路上奔波。“我拍摄的抗战老兵,年龄最大的102岁,最小的也有93岁了。”戚辉说,随着时间流逝,健在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自己记录他们就是与时间赛跑,半点不能懈怠。

  有一年冬天,戚辉给唐山迁西县上董庄子村抗战老兵董悦拍完照后,已经是下午5点。由于刚下完雪,戚辉只能沿着铺满积雪的盘山公路开车往山下赶。“第二天,我要到乐亭,给另外两位老兵拍照。”戚辉说,路滑再加上心急,他撞上了山路旁的一口氨水井。“井口有两块铁板,把车前胎扎破了。”戚辉当时想拨打救援电话,却发现手机没有信号。眼瞅着天色一点点暗下来,他只能爬到旁边山顶,才打通了救援电话。“当时说不着急是假的,外面温度零下15℃,我只能坐在车里耐心等着。”戚辉说,那天,他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

  “为老兵拍照我付出了不少,也收获了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令我动容。”戚辉说,记得有一次,他去给唐山遵化抗战老兵蒙长荣拍照,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患上了小脑萎缩,连孩子的名字都记不清了。但当戚辉讲起蒙长荣参加的团山子战斗时,老人竟忍不住红了眼眶。“拍照结束后,我们走出老人家,无意间一回头,发现他坐在轮椅上朝我们敬了个军礼。”戚辉说,那一幕,一直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

  10年来,戚辉自驾7万多公里,和队员们共为212位抗战老兵拍摄了7万多张照片,还整理了60万字的采访笔记。“今年,我打算将照片整理一下,办一个摄影展。”戚辉说,如今,212位抗战老兵中仅有9人健在。“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样子,记住这些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才换来如今幸福生活的老兵。”

2025-01-22 10年间拍下7万余张照片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2979.html 1 戚辉 用镜头记录抗战老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