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忆往昔

高房广播

2025年01月20日

  上世纪50年代,我们村没有高音喇叭,报纸也少,更没有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上级有什么指示,当前有啥中心工作,村里有哪些事需要办,都靠高房广播来传达。村干部找到学校负责人布置任务后,由擅长写材料的语文老师组稿,晚饭后让学生们上房喊广播。

  1955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担任我们班的班长,班主任郭耀年老师把写好的宣传稿交给我,由我领喊,同学们分别有序地提着灯笼登上较高的房顶上,大约30米远一组,最多时分8个组,每组五六个人。我喊什么,稍微停顿一会儿,第一组就喊什么,接着是第二组、第三组跟着喊,依次往下传。那时,村里都是平房,站在房顶上很稳当。同学们都很认真,都卖力地大声喊,不要任何报酬。记得当时我们村有一个小伙子叫王公,每日东游西逛,好吃懒做。有人以他的经历为素材,写成打油诗广播后,反响很大。王公既改了陋习,又教育了大家。其内容是:“二流子赶集,好吃懒干。救济他高粱,他去换白面;白面吃完了,饿得干瞪眼。赶快改,赶快干,自己干活挣白面……”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忆起往事,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王长青/文

2025-01-20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2687.html 1 高房广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