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是紧贴于眼球后壁的一层薄薄的光感受组织,它可以将光转换为视觉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如果视网膜从正常位置脱离,视觉信息的传递会被严重干扰,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视网膜脱离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玻璃体老化和变性是最常见的诱因。玻璃体是充填在眼球内部的透明凝胶,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可能液化并逐渐与视网膜分离。在此过程中,如果玻璃体过度拉扯视网膜,很可能导致裂孔出现。一旦裂孔形成,液化的玻璃体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方,使视网膜逐渐浮起来,最终导致脱离。此外,眼部外伤、手术并发症,以及某些遗传性或系统性疾病,也会增加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发生风险。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呢?
高度近视者可以说是高危人群的代表。因为高度近视者的眼球比常人更长,这种解剖结构的变化使视网膜变得更薄、更脆弱,出现裂孔和脱离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老年人由于玻璃体退化,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脱离。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生了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视网膜结构改变,同样需要注意视网膜的健康状况。
预防视网膜脱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首先是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和老年人。通过检查,眼科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视网膜潜在的裂孔,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问题进一步发展。
如果突然感觉视野中有闪光感,或看到大量飞蚊,甚至出现视野缺损,应立刻前往医院检查。
此外,免受外伤也是关键,比如运动时佩戴护目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不仅有助于全身健康,也能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当视网膜脱离发生时,治疗的关键是使视网膜迅速复位并恢复其功能。如果问题仅限于视网膜裂孔或局部小范围的视网膜脱离,激光光凝术或冷凝术通常是首选方式,可封闭视网膜裂孔,防止液体进入视网膜下方。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大时需要手术治疗。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科 刘欣雨 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