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茜茜上小学一年级后,我常常在离学校较远的划定区域内接送她。因此,校园于我而言,总有些许神秘感。不久前,学校举办活动,茜茜编排了一个情景剧,演绎红花、绿叶与树干的故事,要求一家三代出演。我扮演树干,可以名正言顺地进校园看看了。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景观花墙,上面爬满了月季。透过花墙,能清晰地看到红色的塑胶跑道和墨绿色的足球场。操场西侧是颇有气势的检阅台,北侧是一栋集羽乒球场、礼堂、餐厅于一体的综合楼,西南侧是几个标准的篮球场。我们一家三代走在校园的柏油路上,两侧是整齐笔直的梧桐树,像是夹道欢迎的卫兵。四栋教学楼和办公楼矗立在路的两侧,教室里窗明几净,制冷取暖设施一应俱全。此行,我们还有机会到学生食堂“查看”了一番。学校的营养师秉承“荤素搭配,营养平衡”的宗旨,制定出五天的食谱,公示在墙上。
徜徉在赏心悦目的校园里,看到孩子们学习、吃住、运动的地方,我不禁想起自己上小学的情景。1971年正月十六,我挎着二哥用过的黄书包,抄着双手,迎风冒雪,踉踉跄跄地走向学校。当时,学校仅有几排简陋的平房,教室到处透风,取暖仅靠一个花盆炉,许多学生的手和耳朵都冻伤了。操场设在校园对过的一片空地上,开运动会前,老师要带着学生,用白石灰水在路面上勾勒出跑道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学校的变化太大了。演出结束后,我在学校一楼大厅,看到东墙上以青铜铸制的“美以养正”四个大字。学校在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以“美”浸润童心、点亮童年,让孩子们在“美”的规范和“美”的引领中健康成长。 张鸿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