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保健养生

王晓鸣 《黄帝内经》里的长寿之道

2025年01月17日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书中对养生的阐述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晓鸣为大家解读《黄帝内经》中健康长寿之道的部分内容。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王晓鸣说,人类生活在自然之中,与天地息息相关。人们的起居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有利于健康长寿。“起居有常”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法则,《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起居有常……而尽终其天年”阐述了春夏秋冬起居作息:春天,人们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人们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人们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人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另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也是大多数百岁老人所遵守的起居规律。王晓鸣认为,健康之道,无须远求,只需在起居之间时时留意,尽量保证规律作息,就会受益无穷。

  食饮有节,五味调和

  王晓鸣强调,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都是饮食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养生的内容也最多,其核心就是“食饮有节”和“谨和五味”。

  “食饮有节”就是主张饮食适量,反对饥饱失常和饮食过寒过热。饮食过量会伤害人体健康,损伤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素问·痹论》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过分偏嗜寒热食物,会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关于“谨和五味”,王晓鸣说,精血的产生,根源于饮食五味的摄取,但贮藏精血的五脏,又会因为过食五味而受伤害。重视“谨和五味”,把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得当,就可以颐养天命。王晓鸣介绍,纵观采访过的长寿老人,三分之二以上的百岁老人习惯于荤素搭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多吃,每餐只吃七分饱,真正做到了“食饮有节”“谨和五味”。

  和于术数,不妄作劳

  王晓鸣指出,《黄帝内经》认为养生防病应“和于术数”,“术数”主要是指导引按跷之术,即气功之类的保健方法。在王晓鸣看来,中医养生重视强体健身运动,但是更讲究劳逸结合、动静有度。王晓鸣介绍,百岁老人选择最多的锻炼方式是散步。除了散步,六成以上的百岁老人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说明做家务也是百岁老人的一种锻炼方式。

  据《中国中医药报》

2025-01-1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2385.html 1 王晓鸣 《黄帝内经》里的长寿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