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石家庄老干部

刘建利 笔耕不辍记家乡 一片丹心付桑梓

2025年01月17日

  本报记者 孔明

  通讯员 曹成群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有一位笔耕不辍的平民作家,他就是64岁的刘建利。1月14日下午3时许,在土门关驿道小镇景区,记者见到了他。他正热心地给游客介绍身边一棵约600年的古槐树以及旁边的碑文内容……

  刘建利,1960年10月出生,2020年10月从鹿泉区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岗位上退休。他年轻时就爱好写作,已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气象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320余篇、诗歌近80首。近年来,他主编村志1部、乡镇志2部,合编村志9部、史书2部,总字数将近260万字。谈到为何热衷志书编写,他意味深长地说:“一本村志,几多乡愁。编写乡村志书,就是留住乡村的根与魂。”

  2014年初,刘建利受邀担任家乡《黄岩村志》的主编。刚开始,他怕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些犹豫不定。经过几天的考虑,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这项任务,以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他利用节假日走家串户了解乡风民俗,爬山涉水了解地形地貌,还和编辑人员一起到省、市、区档案馆查阅资料,和在外工作的乡邻取得联系,收集他们的事迹。晚上,他整理材料、伏案写作。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劳逸结合,他却说:“在编写志书的人里面,我还算年轻的呢!我喜欢这项工作,不仅不觉得累,还非常有成就感。”经过村志编写组一年半的共同努力,《黄岩村志》印刷。该书40余万字,插图161幅,并被当作全区村志示范样书推广。

  近几年来,刘建利相继主编了《石井乡志》《铜冶镇志》等乡镇志,修改、审核《东庄村志》《三街村志》和《北海山村志》等9部村志,还担任《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鹿泉区历史(第二卷1949-1978)》的执行主编。这些史志的编纂工作不仅难度大、任务重,而且需要极高的历史素养和文字功底。在主编鹿泉区党史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他和另外两名编辑人员共同到各级档案馆查阅资料1100余卷,搜集整理百余万字。他逐字逐行逐页逐章地审核资料,对每一个错别字、标点符号、表述不清的语句、划分不明的段落逐一进行修改更正,并进行标注说明,对缺失的内容进行提示标注,有时还查阅资料补写有关内容。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更新了电脑和相机设备;为了提高出行效率,他更换了电动自行车。经过石家庄市党史办的严格审查和出版社的三审三校之后,该书不仅被公开出版发行,还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

  现在,刘建利正在考证鹿泉区208个行政村形成的历史和名称的起源。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我的笔不能‘退休’。我要用手中的笔,记录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变化。”

2025-01-1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92370.html 1 刘建利 笔耕不辍记家乡 一片丹心付桑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