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笔力遒劲刚健,结构严谨,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世人皆知柳公权书法出众,殊不知,他在朝为官勇于直谏,从来不怕忤逆皇帝,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臣。
柳公权29岁才考中进士,最初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小吏。四十几岁时,唐穆宗李恒在寺庙中偶然见到了柳公权的笔迹,赞不绝口,思慕其人,于是就征召他为京官,封为翰林侍书学士。从地方到朝堂,一下子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这样的恩宠,要搁一般人,肯定会加倍地讨好皇帝,死死地保住这种荣耀,但柳公权却将这种一步登天的荣耀看得很淡。当时的穆宗荒淫放纵,不理政事,朝中的大臣们都怕丢了头上的乌纱帽,谁也不敢正儿八经地规劝,柳公权非常不满。有一天,在朝堂上,穆宗询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知道机会难得,就意味深长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听了柳公权的回答,脸色为之一变,明白他是以笔为喻进行劝谏,渐渐对他失去宠信。
穆宗死后,敬宗继位,唐敬宗李湛目光短浅,天性猜疑,无甚作为,却喜欢歌功颂德。有一次,他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当谈到西汉文帝崇尚节俭时,就举起袖子说:“朕这件衣服已浆洗过三次了!”学士们纷纷称颂他节俭,唯独柳公权一言不发。敬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主宰天下的君主,应该选用贤良,斥退不肖,赏罚分明,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陛下穿件洗过的衣服,同治国安邦的大功大德相比,只不过是件区区小事啊!”在场的大臣听了,都吓得瑟瑟发抖,柳公权犯颜直陈,却毫无畏惧。结果可想而知,唐敬宗龙颜大怒,把柳公权贬到地方上去了。
据《滕州日报》 侯兴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