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近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共有5个集体和14名个人受到表彰。他们对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对理想信念坚定执著、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作出突出成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
这些受表彰者们,有的年过八旬仍然奔波在调解一线;有的倾尽毕生心血研究传承红色文化……为了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弘扬社会正能量,即日起,本报策划推出“‘双先’风采”栏目,讲述他们老有所为、银发生辉的先进事迹。
本报记者 杜雅楠
这几天,家住承德兴隆鹰手营子矿区兴煤社区的娄树存特别高兴,每天都会接到亲朋好友打来的电话,祝贺他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我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发光发热。”娄树存激动地说。
今年86岁的娄树存曾在兴隆矿务局工作,也是一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1996年内退后,闲不住的娄树存来到兴煤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个社区住的人多,平时邻里之间免不了发生点鸡毛蒜皮的小摩擦。”娄树存说,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经常帮忙调解一些小矛盾。渐渐地,兴煤社区的居民们只要遇到“解不开的结儿”,都愿意找娄树存唠几句。
2010年,娄树存成立了一个调解室,专门帮居民们调解矛盾。“我感觉自己还年轻,精力充沛,应该再为居民做点什么。”娄树存说,2013年1月,“老娄调解室”正式对外开放了。
“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娄树存买来了法律书籍和调解手册等不断学习。此外,他还经常收看央视的《今日说法》等法治栏目,学习他人的调解技巧。每次看节目,娄树存都会将法律条例以及调解案例,抄写到专门的笔记本上。这些年,他已经陆陆续续写了40多万字。
去年11月,83岁的马女士来到“老娄调解室”寻求帮助。20多年前,马女士的老伴去世后,她再婚并搬到外地居住。去年,马女士的再婚老伴去世了,她只能回到兴隆投奔孩子。“孩子们对我态度冷淡,都不愿意照顾我。”马女士说,无奈之下,她只能寻求娄树存帮助。
了解清楚马女士家的情况后,娄树存当即将她的孩子们召集到了调解室。经过一番调解,马女士的大儿子最终答应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其他的孩子每人每月出200元的赡养费。马女士的大女儿称,自己没工作还得靠儿媳妇接济,不想出这笔钱。娄树存当场给大女儿的儿媳妇打了电话并说明事情缘由,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出这笔钱。最终,马女士和孩子们顺利达成了协议。
这些年,娄树存每天都要往“老娄调解室”跑3趟,风雨无阻。“我在调解室多待一会儿,可能就会多帮居民解决一件纠纷。”娄树存说,随着年龄增长,他患上了冠心病,高强度的调解工作有时让他吃不消。为此,娄树存偷偷在调解室里放了不少常备药。“每次有人过来找我帮忙,我会提前把药藏起来。”娄树存说,他想将最健康的一面展现给居民们,让他们有事就找自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娄树存的“老娄调解室”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年来,他共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件,成功率达到了99%。令娄树存高兴的是,在他的带动下,还有4位热心肠的老党员加入进自己的调解队伍。如今,“老娄调解室”的队伍更壮大了。“总有人问我这么大年纪,还能不能干调解。”娄树存说,只要他还有精力,就会将这件事继续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