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一位老年人的心愿,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2024年,石家庄各涉老部门围绕老年人养老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整合服务资源,使老年朋友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安。如今,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助餐服务网点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适老化交通出行等政策的出台落地,一幅“老有颐养”的幸福画卷正在石家庄徐徐展开。
岁末年终,本报策划推出“回眸2024·养老变‘享老’”栏目,展示石家庄老年朋友们幸福的晚年生活。
本报记者 杜雅楠
医疗服务是每一位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老有所养,需要更多“医靠”。
在家门口享受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在社区医院挂专家号、足不出户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如今,越来越多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系列举措带来的温暖与便利。
不出市区看北京名医
今年62岁的马建敏家住石家庄高邑县。近半年,她总是心慌。在老伴的陪伴下,马建敏在高邑县的一家医院进行了治疗。“医生说我是房颤,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马建敏说,手术后不到3个月,她心慌的症状又复发了。
“孩子打算带我去北京看看,我想了想还是算了。”马建敏说,来回路上耗费时间不说,关键是挂专家号太不容易了。正当马建敏一家愁眉不展之际,她得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可以挂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主任的专家号。于是,马建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上专家号后来到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
来到医院后,李学斌根据检查结果,判断马建敏是心房颤动合并心房扑动,并为她进行Marshall化学消融治疗。“做完手术我心慌气短的症状好多了。”马建敏说,不出石家庄就能看北京专家,真是太方便了。
在家门口挂上专家号
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对于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家门口的首席专家工作室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12月24日,石家庄市桥西区东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席专家工作室暖意融融,前来就诊的居民络绎不绝。
“大夫,我最近血压稳定多了,您再给我调调药吧。”今年70岁的费先生是一位退休工人,上了年纪后,他患上了高血压的毛病。“以前每个月,我都得去市中医院开药。”费先生说,虽然医院离家不远,但骑车子来来回回怎么也得半个多钟头。自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和东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对口帮扶,建成首席专家工作室后,他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李印肖每周二、周四都来坐诊,还不用掏挂号费。”费先生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真是一件幸福事儿。
近年来,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逐步开展基层社区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选派市级医院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席专家,在定期出诊的同时,还承担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等任务。目前,石家庄市已在6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了111个首席专家工作室,有209位首席专家下沉基层,累计接诊28万人次。
暖心医疗服务送上门
12月20日,石家庄市石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来到了石飞宿舍东区的张先生家为他更换尿管。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