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种植绿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自我疗愈方式。
多项研究发现,在室内摆放植物等自然元素对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认知能力具有恢复作用。室内的花卉草木不仅能够舒缓压力、消除疲劳,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提升创造力和注意力也有积极作用。
放下焦虑。无论浇花、除草还是修枝,这些动作看似重复、机械,实则是低刺激活动,提供放空大脑的机会,使注意力从纷扰的想法和感受中得以抽离,转而投入到与植物的互动和联结之中。这一过程让人们不困于过去,不焦虑未来。
提供陪伴。一段短时间高质量的独处时光,其价值远胜过一周的“无效社交”。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完全隔绝与外界的联结,而是一种深度的内在体验,要找到平衡,既能享受独自一人带来的宁静,又能与外界保持某种形式的联系。在这样的时刻,植物成为最理想的“伴侣”。
有成就感。打理植物不仅是一项日常活动,还能帮助人们认同并实践“照顾者”这一角色。这个角色让人们通过关爱另一个生命来寻找快乐,这种快乐是纯粹的。
交互信息。当你在关怀和照顾植物时,植物其实也在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提醒你:要像对待它们一样,关怀和照顾好自己。据《科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