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贾凤霞 李泽佳)12月12日,随着《冀忆·永恒2024丨让更多孩子“上好学”》的播出,今年由石家庄市委老干部局策划出品的10集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已在央视频客户端、“石家庄老干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播出。该纪录片从离退休干部视角讲述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历程,参与录制的老同志感到无比自豪,表示将继续发挥特长,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该纪录片也引起老同志们的热烈反响,激励大家继续发挥余热。
据了解,石家庄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冀忆·永恒》已连续推出3年,由央视知名纪录片导演郭西昌团队领衔制作,2022年策划推出了20集,2023年制作了15集,今年推出了10集,旨在深入挖掘石家庄发展历程中老同志亲历亲闻的奋进故事,积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发力。2024年度纪录片《冀忆·永恒》内容包括《让高品质医疗在“家门口”落地》《三苏祖籍 味道栾城》《“小市场”服务“大民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百年煤城的“绿色蝶变”》《文旅融合绘新景》和《让更多孩子“上好学”》等10集。
73岁的郭进考,曾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今年初,他参与录制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与石家庄市农科院“同龄”的他,凭借着简单的 “一把尺子、一杆秤,用牙咬、拿眼瞪”,在小麦育种的漫漫长路中坚定前行。他到全国各地拜访专家、请教同行,搜集了500多份育种材料,梳理总结出了10万字育种笔记。在50多年的育种生涯中,他率领团队成功选育小麦新品种60多个,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品种33个,已推广至河北、河南、山东等8个省份,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目前,新培育出的“马兰1号”,创下亩产超800公斤的纪录,在全国十多个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上千万亩。
63岁的石家庄市栾城区教育局原局长杨志新,参与了《三苏祖籍 味道栾城》的录制。“能参与录制《冀忆·永恒》,我深感荣幸。多年前,我曾参与建设苏东坡祖籍纪念馆,这些年见证了三苏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他介绍说,近年来,栾城区坚持把文娱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突出以文化为灵魂,以项目为主体,充分展示三苏祖籍、味道栾城的地标名片和文化内涵。他表示,今后将不遗余力弘扬三苏文化。
石家庄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纪录片《冀忆·永恒》在央视频客户端、“石家庄老干部”微信公众号播出后,引起了老同志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68岁的元氏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王国斌说:“纪录片从一个侧面记录着非凡‘城迹’,如一幅幅壮美画卷,展示了石家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他将为建设“山水古郡、产业新城、幸福元氏”贡献更多力量。
用好口述历史资源,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石家庄市委老干部局将坚持重共振强导向、建平台聚力量,引导广大老同志用心讲好石家庄故事,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银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