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带您了解心律失常

2024年12月04日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病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方面。

  病理因素:患者由于既有的器质性心脏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高钾血症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而影响到心脏正常起搏和传导功能,进而诱发心律失常。

  生理因素: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吸烟酗酒、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此外,突然的温度变化刺激或者情绪刺激(惊吓、发怒等),可能引发血管剧烈收缩,使血压突然增高,也会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表现

  心律失常患者早期会出现心悸心慌、四肢乏力、憋气胸闷、胸痛不适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缺血甚至猝死。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也有患者没有症状表现,仅在接受检查中发现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大多时候会伴随心血管疾病而出现,因此症状会受具体心血管疾病影响,如房颤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律主要表现为时快时慢,早搏患者自觉的心跳不规律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心脏停跳或心跳突然增快。

  此外,有的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影响到机体循环,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等)或肾功能不良反应(尿频、尿急等)。

  心律失常必须治疗吗

  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立即接受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若只是偶尔出现早搏等心跳异常表现,没有其他明显症状,保持警惕、密切观察、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生活调理即可。

  若除了心跳异常,还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或合并心脑血管等疾病时,应及时就医并通过服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植入起搏器或采用射频消融法来纠正心脏节律异常。若是需要服药,药物的用量及疗程需严格遵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

  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控制各种诱发因素。日常生活中应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膳食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群体,应重视慢性疾病的管理控制。此外,建议定期接受体检和心脏健康监测。王琳娜/文

2024-12-0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87392.html 1 带您了解心律失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