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1978年,50人名单翻开留学史新篇章

2024年11月18日

  1978年12月27日,抵达美国纽约机场的中国赴美访问学者。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作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这拉开了中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中国留学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选定50位优秀学者首批赴美

  1978年10月初,我国教育部向日本和美国派出两个代表团,商谈留学生接治事务,并以与美国的谈判为主。谈判结果,确定中国首批向美国派遣留学生50人,其余的稍后派出。

  就在代表团一行还未从美国返回北京时,全国留学生统考成绩汇总已经整理成表格,可以确定录取了。从10月25日起,教育部外事局出国处的干部们主要根据统考成绩、业务考评和考生登记情况,从考试基本合格者中首先选出700至800人的赴美国留学名单,再从中选拔出成绩最为优异的50人,作为第一批留学生派往美国。两个因素,一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特别是自然科学教育水平很高,接纳留学生能力强;二是在前期派遣留学生谈判中,中国和美国的接洽最频繁、深入,已打下良好基础。另外,邓小平本人有明确意见,首先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首先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主要考虑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建交谈判进展大体顺利,可望年底前宣布正式建交,届时会宣布邓小平将访问美国。在恰当之机向美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对中美建交和邓小平派遣留学生决定的积极呼应。这样一来,连选拔带派遣,满打满算就只有两个多月了。确定名单后,还有集中培训、办理签证、购买机票等一系列繁琐事务。

  教育部出国处的干部们提出,一是要选拔成绩最好的考生去美国,二是在成绩优秀的前提下,缩小选拔范围,尽可能先从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大城市的应试者中选拨,以便集中起来,进行出国培训。而全国统考成绩恰好证明,正是这三大城市考生整体成绩最为突出,尤其是北京考生成绩优异,其中又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参试者的成绩上佳。

  参加遴选工作的郭懿清回忆说,这50人的名单是经过反复挑选后确定的。虽不能说这50人的成绩是最拔尖的,但至少可以说,在全国统考中,他们的成绩都非常出色,专业水平尤为突出,大部分人外语成绩基本过关。

  50人名单中:北京大学11人,清华大学9人,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委15人,北京其他大学5人,北京工厂2人,上海4人,天津两所大学4人。50人中,担任大学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职务的6人,工程师1人。除几个是副教授外,他们大都是大学讲师、助教,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和工厂技术员。

  在学科分布上,50人全部集中在理工农医学科,其中理科29人,工科18人,医科2人,农科1人。理工科占绝对多数,其中有些人从事新兴学科的研究:4人研究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2人研究生物遗传学,另有4人从事材料科学、激光、中高能核理论、实验重离子物理研究。这个学科布局与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所确定的重点科研领域基本吻合。

  集训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变化

  1978年11月上旬最后几天,首批50人赴美名单最终敲定,教育部发出录取通知书。随后,教育部外事局于11月16日发出赴美人员到京集训的通知。

  集训工作由北京语言学院“出国留学生集训办公室”负责,这是1972年恢复派遣“语言生”以后成立的机构,负责人是沃守信。根据首批留美学者吴德炎夫人朱家初的日记记录:1978年11月,吴德炎接到通知,去北京办理出国手续。11月12日至17日,吴德炎在北京办理手续(填写表格,大家一起到王府井“红都”,各做两套西装、一件大衣)。18日回上海。

  11月23日,吴德炎去北京参加两星期的学习,主要由外交部人员介绍国外情况,其间又进行英语摸底测验。12月7日吴德炎离开北京,8日回到上海。

  12月23日,吴德炎正式接到通知出国,当日离开上海到京。“文革”后期,“政治集训”是出国留学生集训办公室的主要任务。然而“文革”结束后,沃守信的想法改变了。他认为,解放思想是大势所趋,集训出国留学生,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改变。他向教育部领导请示,此番集训,要办理的事务很多,“有些政治问题能不能先搁置一下?”这个建议得到了原则性批准。这次“出国集训”采用了类似于讲座的方式,介绍美国教育、科研体制和有关专业状况、美国文化和不同文化冲突的处理常识,还有出入境安全注意事项等。过去传统集训中要讲的内容也有,但比重大大下降。不过,关于“保密”的要求还是有的,“防止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还是集训中不时听到的。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王以铭觉得,集训班的政治空气柔和了。50名参训者分为五个小组,北大和清华来的人多,各自成组。来自中科院各研究所系统的编成一个组,来自上海和天津的教师编为一个组,其余人员编作一个组,戏称“杂牌军”,为第五组,王以铭为组长,这是他进入大学以后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在小组首次开会的时候,王以铭对大家说,在座的估计都不是党员,“要不然不会要我这个非党员来当组长”。但是现在他强调:“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其实,当时即便是集训教师对美国也所知不多。有一位教师告诉大家,美国的一切东西都很贵,大家出国的时候,要多准备肥皂和手纸,这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很多人听从这个意见,真的在自己的行李箱里塞进了很多肥皂和手纸。集训办公室为赴美留学人员顺利成行而服务,负责为他们订购机票,代领护照,办理签证,并且进行户口注销和粮油关系接转、检疫和体检等,忙了个不亦乐乎。

  出国学者们乐滋滋地来到王府井著名的“红都”服装店制作服装。按标准每人可以做一套呢制西装和一件雪花呢大衣,外加一双黑皮鞋。

  赴美签证办得非常顺利,1978年12月26日首批赴美学者启程。

  据《1978:留学改变人生——中国改革开放首批赴美留学生纪实》 钱江/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4-11-18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85473.html 1 1978年,50人名单翻开留学史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