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便秘指肠蠕动减少,大便过于干燥、排便困难、费力,量化指标为便次<3次/周,或比以前减少,一般成人2日或儿童4日以上不排大便者为便秘,长期经常便秘称为习惯性便秘。
老年人便秘的诱发因素很多,与饮食不合理、肠蠕动过缓、结肠运动功能紊乱、不规则的排便习惯及精神因素等存在相关性,便秘能明显降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出现便秘,老年患者一般都会选择服用药物进行通便。但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先搞清楚便秘的具体原因,尤其是便秘已久,发展越来越重,且伴有贫血、体重减轻、腹痛、便血者,需要做些检查:如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大便隐血及常规检查、血沉三项。患者如果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的病变,就可以大致参考自己的便秘情况来选择药物。
老年人预防便秘,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为了有效预防老年人便秘症状出现,应注重规范排便习惯的培养,每日定时排便一次,进而改善便秘症状。
2.改善饮食结构。生活中,习惯性便秘最为常见,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胃肠蠕动功能下降,受到应激性减退而出现便秘症状。所以,日常要注重食用纤维素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新鲜水果与蔬菜。
3.适当运动。老年人可以结合身体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太极拳等。平时顺时针按摩腹部,5-10分钟/次,每日2次,亦可改变便秘症状。
便秘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症状,会使老年人产生诸多不适感,故应予以足够重视。老年人在出现便秘症状时,不能盲目使用泻药,应及时就医,辨证选药。并自觉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采用非药物疗法改善便秘症状。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管中药师 乔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