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自学考试,对我来说是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虽然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可每当想起自学考试的那段日子,我仍然心潮澎湃。
参加自考的2001年,我已经37岁了,取得大专文凭已有12年。自考之前,我认为文凭已经够用了,从没有考虑过拿本科文凭。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众受教育程度的要求逐步提高了,我所在的单位开始提倡在职人员提升学历,本科文凭得到了重视。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没有脱产学习的机会,自学考试便成了我提高学历的唯一路子。参加本科阶段的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我倒不怕,最大的拦路虎是英语,我的英语水平只有高中的底子,要通过英语,难度很大。报名参加考试后,我就买了一本《英汉小词典》,装在口袋里,不管是坐在车里,还是出差到外地,这本字典不离身。我当时也做了安排,每次考试,都报考英语,这样做能督促我学习英语。由于我英语基础差,前两次都没有考及格。第三次我又报名参加了英语考试,等待考试成绩的日子非常难熬。当时可以打语音电话查询成绩。有一天晚上,我和妻子、孩子三人在路边散步,当我打手机听到语音播报英语64分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考分虽然不高,毕竟通过了,那一刻喜悦兴奋的心情,至今难忘。
参加考试时,坐在考场里的考生年纪普遍比我小十几岁,以至于不少考生和考场工作人员认为我是监考老师。我有些不好意思,每次考试都躲躲闪闪,怕被别人认出来。
我从37岁考试,用了4年时间,考过了15门本科课程,到41岁拿到了毕业证书。
在自考的日子里,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自考的学科是法律专业,平时的一些工作,也会涉及到一些法律事务,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学以致用,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
考完所有课程后,当地自考办安排我们写毕业论文。那时,我盼望着早一天拿到毕业文凭。主考学校的论文答辩安排在5月份,正值初夏,我走进大学法学院,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拿到毕业文凭后,单位发了奖金,那是单位对我们自考人员的鼓励。
这么多年过来了,我始终认为,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张晓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