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开场白:吃苦和享福,都不是绝对的。老年人不是始终“吃苦”,年轻人也不是时时处处“享福”。
周瑞海:我不适合享清福
我和老伴刚退休时,儿女们说:“爸妈为我们忙了一辈子了,实属不易!如今,该享享清福了!”有人认为,让老人吃好穿好,什么都不做,才是享清福。我认为,这清福享不得!就拿我来说,我上班时紧张而有序,退休后,起居无常,无所事事,逐渐懒散起来。久而久之,就添了一些新病,这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很大的关系。实践证明,我不适合享“清福”。后来,儿女们改变了想法,不再把我当“神仙”一样供着,支持我改变生活方式,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此后,我变回了“凡人”,每天都有事干,根据兴趣爱好,确定了晚年生活目标。从此,我有了奔头,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了好心态。从养昙花到出书,从做饭到搞卫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我都自己干。此外,我还坚持健步走,增强了体质,已经多年不用住院了。我今年89岁了,每天还扭秧歌呢!
我体会到,闲出忧愁,忙出快乐,调整好心态,从容地面对生活,身心健康才是理想的“享清福”。
张泽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这些年来,我和老伴互相依靠,彼此照顾,用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生活,只要是伤害身体的事情我们从来不做。天凉了,老伴会提醒我多穿衣服,不要得了感冒再想办法;身体不舒服,我们会及时去医院,坚决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喜欢读书,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从家到图书馆需要1个多小时,老伴不放心,每次都会陪着我,还不忘帮我拿上保温杯。每隔一段时间,老伴会提醒我休息一会儿,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老伴常常对我讲:“看书写字要劳逸结合,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最重要。”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免疫力减弱,记忆力下降,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多了解一些保健知识,这对延缓衰老、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很有意义。诸如有病拖着不看、天热舍不得开空调、长期吃剩饭剩菜等习惯,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老年人一定要避免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更新健康观念,践行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愿我们关爱自己,身体好,精神好,尽情地享受幸福生活。
李湘杰:不要一味节俭
前些天的一个上午,小区80岁的王大爷去医院看病,舍不得花钱打车,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医院。因为是伏天,气温高,加上走路疲乏,导致心脏病复发,经过及时抢救才转危为安。王大爷为节省打车钱,差点儿酿成悲剧。
老年人保持节俭过日子的习惯,不浪费,原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节俭就不好了。有些老年人过于节约,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日子过得很清贫。这些舍不得,不但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下降,也有害身体健康。如果舍不得把剩饭剩菜倒掉,那就吃多少做多少。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孩子们来聚餐,饭菜做多了,不得不剩下,几顿吃不完,如果变质了,一定要倒掉。否则,容易患肠胃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食物中毒,得不偿失。
明伟方:希望年轻人有担当
在我看来,老人之所以“有福不享、没苦硬吃”,很大程度上是害怕给子女增加压力与负担。如果年轻人能够真正成长起来,这种担忧便会迎刃而解。
首先,年轻人应增强独立能力。这不仅包括生活技能的提升,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当年轻人能够独立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不再事事依赖父母时,父母自然会感到欣慰。其次,经济独立是减轻父母负担的关键。年轻人应当努力工作,实现经济自主,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能在父母需要时给予经济支持。当父母看到子女具备养家糊口的能力时,自然会放心地享受生活。最后,情感沟通不可忽视。情感上的互动,能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成熟与关爱,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总之,年轻人的成长与担当是消除父母担忧的关键。
对于“福”与“苦”的不同观点,体现了两代人各自的生活理念,更是社会高速发展留下的时代印记。
下期话题:晒晒我的“幸福账单”
如今,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消费习惯与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有的青睐健康食品,有的爱好休闲娱乐,有的乐享旅游观光,有的钟情电子产品……适度消费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您是怎样通过合理、适度的消费来提升幸福感的?晒一晒近年来提升您生活质量的“幸福账单”,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