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其中,“待遇等待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已设定待遇等待期
问:什么是医保待遇等待期?原先有没有设置待遇等待期?
答:医保待遇等待期是指参保人员因未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参保缴费,导致无法立即享受医保待遇,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享受,这段时间即医保待遇等待期。在医保待遇等待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无法报销,需要参保人自己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没有直接对医保待遇等待期明确规定,但大多数医保统筹地区在实践中,已对断缴人员和没有在集中参保期缴费人员设置了待遇等待期。
问:为什么专门设定居民医保非集中征缴期缴费和断缴人员的等待期?
答:我国居民医保不是强制参保。过去,部分人员选择性参保缴费,健康时不参保不缴费不作贡献,生病时参保缴费享受别人的贡献。目前次均住院平均报销4437元,如果不设置待遇等待期,越来越多人会选择生病后才缴几百元参保,最终损害的是全体参保人的利益。
断缴后再参保固定等待期为3个月,允许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
问:待遇等待期是如何规定的?
答:指导意见设置了“两个等待期”,即固定等待期和变动等待期。明确自2025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参保后固定等待期3个月。未连续参保的,每多断缴1年,在3个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再增加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考虑到参保人实际情况,指导意见还提出,允许参保人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缴费参照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每多缴纳1年的费用可以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
2025年前未参保不受影响,为保障待遇享受要按期及时参保
问:政策出台后,2025年以前没参保的群众是否受影响?
答:不受影响。待遇等待期政策从2024年缴费参加2025年基本医保起执行,即使以前没参保,只要从2024年年底起每年都在集中征缴期参加居民医保,就不会有待遇等待期。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