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饥饿感背后暗藏疾病

2024年08月23日

  每个人都有过饿的感觉,有的人却饿不了一点儿,因为一饿就会心慌、手抖、冒冷汗……这种饥饿感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果不及时补充能量纠正血糖,严重的可出现意识恍惚,甚至昏迷。

  低血糖。过度运动、进食过少,或一些器质性疾病如β细胞瘤,都会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的前期,也称为高胰岛素血症。在吃过多的升糖食物如面食、糕点后,由于大量摄入糖分,使血糖迅速升高,会把胰岛素激发出来,出现一个餐后低血糖的症状。

  甲亢。甲亢患者基础代谢加快,更容易出现饥饿感,并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

  胃肠道疾病。胃部手术切除、胃溃疡患者,由于食物吸收过少,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冠心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电生理出现问题、心肌供血不足,都会出现饥饿时心慌、出汗的症状。

  那么,怎样吃更“耐饿”呢?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胃排空时间是4~5个小时,因此每间隔4个小时就应该正常进食。很多人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碳水,会导致能量不足,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酮体的增加,对身体是有害的。不吃晚饭容易形成胆结石,而且会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第二天进食时又会导致吸收过度。同时,应合理搭配蔬菜纤维素、谷物、蛋白质、脂肪,这样也可以减少血糖吸收过快。

  调整进食顺序,保证就餐时间。血糖吸收越快,它消失得越快,就越容易饿。在生活中我们会有这种感觉,面食馒头吃得越饱,往往饿得越快,这是因为血糖快速升高会激发胰岛素的分泌,又将血糖迅速降低。可以通过调整进食顺序,来延缓血糖的快速吸收,同时也延缓这种饥饿感的产生。进食时可以先喝汤、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同时,吃饭时尽量细嚼慢咽,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也更容易产生“饱”的神经反馈,避免过量进食。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李蕾

2024-08-23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76527.html 1 饥饿感背后暗藏疾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