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智超 周如凤
“每每做公益,我都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只要能够帮助到别人,就特别开心。”这位做公益“上瘾”的老人就是61岁的赵桂荣,为了给更多的人送去希望和温暖,她在公益路上一走就是十余年。
赵桂荣住在沧州市渤海新区港城产业园区。她和丈夫租房住,家庭条件也不算富裕。赵桂荣与公益结缘是在2013年黄骅市举办的一次文化讲座上,她被一位女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被别人误解还一直默默坚持,尤其是她那句‘只要不为自己就值了’,使我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当时,赵桂荣是一名保安,每个月仅有4天的休息时间,但这并没有减少她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赵桂荣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与志愿者们一起奔赴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怀和温暖。
2016年石家庄井陉县发生洪灾,赵桂荣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们前往参与救灾。那条山路志愿者们走过很多次,一般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考虑到灾后山路难行,赵桂荣和志愿者们凌晨3点就出发了,但实际情况比他们预想得还要糟。“一开始,我们只准备了各自的早饭,没想到直到下午才到目的地。中午时分,大家都饿了,但守着整车的食物,谁都没有动,因为那是为灾区群众准备的。”赵桂荣说。
2017年,赵桂荣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更困难的地方,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带着这份信念,她深入山区,走访困难群众。由于位置偏远,她和志愿者们经常凌晨四五点就出发。有的山路崎岖难行,她坐在车上,一侧车窗紧挨峭壁,另一侧就是悬崖。“只是往窗外瞅了一眼,眩晕感立刻就能涌上来。”
“记得是在2018年,我们到保定涞水县的一所特教学校去慰问。我们带了很多书本,还有米面油。搬运物资时,一袋大米的包装袋不知怎么裂开了,大米撒了一地。孩子们看到后,赶紧走上前去一粒一粒地捡。这说明孩子们很懂得感恩,就冲捡米的这个举动,我们所有付出都值了!”赵桂荣回忆道。
“我做公益从来不觉累,相反还特别开心。”如今,赵桂荣把这份快乐也传递给了更多人。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100多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赵桂荣的老伴吕海峰不光充当司机,还主动为受助人表演节目。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女儿也经常出钱又出力。最让赵桂荣感到自豪的是自己的外孙女和两个外孙,“这仨孩子从小跟我一起做公益,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关爱老人,帮助弱者,有一颗善良心的好孩子。”
提到公益,赵桂荣神采飞扬,脸上满是幸福和喜悦,她说:“做公益,既是帮助别人,更是帮助自己。因为做公益,我的心情更舒畅了,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了。”
回望11年公益路上的点点滴滴,赵桂荣感慨万千。“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把温暖带给更多人。”赵桂荣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