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讲述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九旬退伍老兵坚持一线宣讲

2024年08月02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这段时间,家住秦皇岛海港区在水一方小区的退伍老兵赵光寿又忙碌起来,他正在为八一建军节当天的宣讲活动作准备。

  今年94岁的赵光寿是秦皇岛市纤维厂的一位离休干部。18岁时,他参军入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赵光寿和战友们奔赴朝鲜战场。“我当时是连队的一名通讯员,主要负责向前线传达上级命令。”抗美援朝战争共打了5次战役,赵光寿参加了4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曲桥里打的那场阻击战。“当时志愿军主力部队转入休整,我们连队被派去了前线。”赵光寿说,朝鲜冬天的温度足足有零下40℃,他经常要踩着没脚深的积雪摸黑前往战斗一线传达命令。虽然条件艰苦,但赵光寿心中始终有一个“保家卫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的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冒着枪林弹雨传达了20多次军事命令。在这场战斗中,赵光寿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他们在6个昼夜里,打退了敌人九次冲锋,歼灭敌军300多人,顺利完成了战斗任务。由于在曲桥里战役中表现突出,赵光寿立了一次大功。

  1976年3月,赵光寿转业到秦皇岛市纤维厂工作。“在工作中,父亲特别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勋。”赵光寿的女儿说,1991年离休后,低调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却“张扬”起来,经常利用下楼遛弯或傍晚乘凉的机会,和小区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战斗经历。“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父亲,对于他们来说,父亲既是战斗英雄,也是位慈祥和蔼的老爷爷。”

  渐渐地,赵光寿不再满足在小区内宣讲,而是将宣讲范围扩大到了学校、机关、社区。“我想让后辈们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靠着先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赵光寿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1年,他和战友们回国,临行前在平壤火车站排队脱帽向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告别时的场景。那一幕,赵光寿始终难以忘怀。

  到学校讲抗美援朝战斗经历、进机关讲部队上难忘的经历……如今,每逢“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赵光寿身穿军装,佩戴着军功章的身影都会出现在秦皇岛多个学校的教室,单位的会议室等地。此外,为了对宣讲内容进行创新,这些年,赵光寿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并将重要内容整理成笔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讲出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如今,赵光寿家里的书桌上堆满了笔记本,字里行间诉说着一位老兵的家国情怀。

  随着年龄增长,赵光寿的体力和腿脚已经大不如前。每次去参加宣讲活动,都需要家人陪同搀扶。“不少人都劝我别‘折腾’了,在家好好歇歇。”赵光寿却倔强地说,只要他还能动,就要坚持宣讲到最后一刻。

  2022年,赵光寿应邀到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宣讲。在宣讲前的一天晚上,他突然有些不舒服。“大家都劝我别去了,但这场宣讲一个月前就安排好了,我不想食言。”当天上午,赵光寿按时赴约,他坐在台上挺直腰板,用洪亮的声音宣讲了45分钟。“作为一名老兵,我要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示出来。”赵光寿说,台下观众的掌声就是对他最好的鼓励。

  “想想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就很知足了。”赵光寿说,他要和时间赛跑,争取在有生之年多为年轻人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2024-08-02 讲述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74219.html 1 九旬退伍老兵坚持一线宣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