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25年免费为农作物“出诊”两万余次

王瑞国 乡亲们的“庄稼医生”

2024年07月24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通讯员 荣福训

  在邢台广宗县北塘疃镇西石井村,有一位名叫王瑞国的老人。25年来,他义务帮乡亲们给农作物“把脉问诊”两万余次,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家乡的沃土。

  从石家庄市前往邢台广宗,下了青银高速后,再走省道,换县道,弯弯转转,公路两旁绿油油的农田看着令人满心欢喜。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记者终于到达了西石井村村委会门口。见到王瑞国时,他正给乡亲杜秀奎打电话,提醒红薯丰收后,可以再种一茬生长期短的玉米。

  今年60岁的王瑞国是西石井村人,他从小就喜欢干农活儿,“那会儿乡亲们大部分不懂农业技术,如果遇上天灾,一年下来就白忙活了。”王瑞国说,有一年家里种的两亩谷子在育穗期正赶上下雨,不少谷子发霉变质,直接减产了100多公斤。“当时全家都特别难过,母亲坐在凳子上一直抹眼泪。”望着母亲哭红的眼眶,王瑞国当即就下定了学习农业技术的决心。

  1992年,王瑞国报名参加了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农业技术培训课。为了增加知识,他还到书店买了《农业知识》《农家乐》等书刊。凭着不懈的努力,王瑞国顺利拿到了毕业证,还掌握了过硬的农业技术知识。

  1999年,王瑞国担任了西石井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方便乡亲们灌溉农田,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的水井配齐设备。王瑞国将自家的房子抵押了4万元,为水井配齐了水泵、变压器等。清澈的井水涓涓而出,不仅流向了农田,更流进了乡亲们的心坎上。

  三天不上田埂,脚底板就痒痒;只要教起农业技术知识,就浑身得劲儿……这些年,每当处理完手头的工作,王瑞国总会习惯性地到田间地头转转,询问乡亲选种用药情况,看看有无病虫害。每到农作物的播种期、间苗期、打药期,他还会用喇叭在村里循环播放注意事项。渐渐地,王瑞国成了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农业技术博士”,越来越多的乡亲向他请教农业技术知识。“碰上农忙的时候,电话多得打不进来,有的乡亲就直接到家里找,我总会第一时间赶过去。”王瑞国掰着手指头粗略算了一下,自己每年得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别人家地里忙活。

  从“冀麦22号”“大白嘴”棉花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到无人机“一喷三防”等新农业技术的应用……如今,广宗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但王瑞国深知,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年来,他还将自己总结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撰写成一篇篇新闻稿发表在媒体上。如今,他已经发表了400多篇稿件。

  2021年卸任后,王瑞国的空余时间更多了。除了下地指导乡亲们干农活,他还经常用快手、抖音等平台开直播、录视频传授农业知识。为了让讲解更通俗易懂,他索性将“农业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前几天,一位网友咨询王瑞国如何判断玉米的叶龄。看到网友的问题,他不顾高达40℃的闷热天气,戴上草帽就跑到了玉米地。他用一株玉米做案例,边讲边录了一段视频发到了快手平台上。

  打造采摘园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培育更多乡土专家,发展林下养殖业……谈及未来,王瑞国还有很多畅想。“我热爱这片土地,会一直扎根在这。”躬耕碧野麦浪间,王瑞国用实际行动成为了乡亲们心目中的“庄稼医生”。

2024-07-24 25年免费为农作物“出诊”两万余次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73166.html 1 王瑞国 乡亲们的“庄稼医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