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开场白:外在美和内在美是构成一个人整体美感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在美的培养。
潘志红:内外兼修才更美
精致的外表,总能给人舒服的感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每当看到电视里那些化妆品广告,我都会心动,漂亮的脸庞谁不喜欢呢?可每次使用化妆品后,我都会皮肤过敏。我不甘心,尝试过多个品牌的化妆品,用过之后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过敏。于是,我不再为了脸面去尝试化妆品,干脆就素面朝天。
化妆品用不了,身材还是要好好管理的。我喜欢运动,能走路就不坐车。我的着装也比较讲究,虽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时尚,但也不能太随便,尽量大方得体,凸显自己的气质。我一直有系腰带的习惯,腰带有固定的扣眼,算是一种提醒,监督自己保持体重。身材管理好了,就会自信满满,精神状态积极向上。阳光,健康,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外表精致固然好,但一个人的内心强大才是最为重要的。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让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起来,就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保持良好的形象。
霍凤玲:生活要有仪式感
我和爱人刚结婚时,租住老乡家的房子,狭窄不堪。每天出门前,我只能对着院里的水缸,照一下头发是否凌乱。两年后,单位分了套一居室的小房子,我没做任何装修,只在入门处挂了一块方镜,方便出门前整理衣装。后来,我几次换房、装修,穿衣镜的设置、安装均是重要项目。最后这次搬家,玄关处的穿衣镜安装了精美的装饰画,合上是一幅画,打开就是穿衣镜,既隐蔽又美观。我之所以这样重视穿衣镜,是因为心里有个执念:生活要有仪式感。
我不喜欢浓妆艳抹,但是每次出门前,必须对着镜子整理仪容。头发梳齐,眉毛画好,唇红齿白,施以淡妆。衣服不论新旧,都要干净、整洁。在职时是职业需要,退休后赋闲在家,也不能萎靡不振、邋里邋遢,仍然要延续爱整洁、化淡妆的习惯。走在路上,挺胸抬头,精神抖擞。我觉得,气质应该由内而发,所以,我每天健身、读书,保持身体健康,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以美好的形象示人,愉悦自己,尊重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张礼恒:不输年轻人
爱美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已年过七旬,在穿戴上尽量做到年轻化、时尚化,既要干净卫生,又要舒适,还注意颜色搭配。
我的做法有四点:一是爱打扮。我爱穿浅色纯棉的服装,吸汗透气,不易起球。还爱穿蓝色、褐色西装并打上领带,上街或走亲访友,既能体现身材气质,又能展现自己的风格,显得富有朝气。二是修边幅。勤理发,勤刮胡子,鼻毛也要及时修剪。三是照镜子。出门前,我都要照照镜子,确保头发整齐,脸上干净。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最佳状态,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四是勤洗澡。老年人身上容易出现“老年味”,冬季气温低,不易出汗,我坚持一个星期洗一次澡;夏季出汗多,我坚持天天擦洗身子,勤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益健康,也有益于提升气质,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李步庄:我注重搭配
我不追求英俊潇洒,只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有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我生活的目标。
在穿着方面,我注重色彩的协调。红、橙、黄色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青、蓝、紫则使人感到清冷、沉静。中国人素来讲究沉稳,成年人的衣着颜色以青、蓝、紫色居多。为了打扮,我经常向热烈的风格转化,外衣、领带多是红色的,而衬衣是白色的,在颜色上形成对比。穿衣戴帽讲究搭配,颜色要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比如,下衣颜色要相对深一些,上衣颜色要浅一些,外衣颜色要深一些,内衣颜色要浅一些;穿西服,最好扎领带、穿皮鞋。
于炳绅:掌握一个度
说到老年人的打扮问题,我认为贵在干净利索、大方得体,不必太过扎眼。当然,形象上追求相对年轻漂亮、英俊帅气本是人之常情,但必须适可而止,尽量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老年人毕竟岁数大了,皮肤、脸型、鬓发等都是“见证”,如果能依靠化妆有效地弥补不足,当然很不错。但如果弄巧成拙,就适得其反了。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讲,端庄得体、稳重大方就好。我出门时,一贯是本着越朴素、越简单、越自然越好。
打扮应当适度,在综合考虑风格、喜好、场合、氛围、色彩搭配等因素的情况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展现出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