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屡创新高,民众对于投资黄金也热情高涨。一些投资者更多关注黄金投资端,而对于实物黄金的回购变现风险了解不足,导致在参与实物黄金回购过程中产生纠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多起案例,提示消费者注意风险与陷阱。
案例1:银行渠道回购,买金容易卖金难
在一起消费者起诉某银行的纠纷案中,原告王先生按银行官网上贵金属交易的回购流程,预约好回购时间,但当他到指定网点办理金条回购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却不收。王先生将银行诉至法院,银行表示不能回收的理由是金条表面有明显划痕,且外层的防伪袋丢失,无法证实其确系当初王先生在该银行购买的金条。最后,王先生自愿申请撤诉。
法官提醒:投资者从银行渠道购买实物黄金时,买前应着重了解贵金属回购的规则和法律条款,如一些银行不提供回购业务,一些银行只有部分网点提供回购业务。对于可能影响回收的票据、包装等,投资者要妥善保管,对于贵金属本身更要妥善保存,避免磕碰、出现划痕。
案例2:线上回收平台,检测流程是个“谜”
小刘将父母多年前赠予的一条金项链邮寄给某线上黄金交易平台,该平台首次称重,显示为10克。继续检测后,平台向小刘发来了一张金块熔成黑疙瘩的称重照片,称项链熔化去除杂质后称重为7.3克。小刘觉得两次称重差距较大,便要求平台返还原物,平台表示项链已熔化无法复原。
法官提醒:线上黄金交易平台良莠不齐,许多线上黄金交易平台并不具备相关资质。实践中,线上回收平台跑路、暴力检测、调包黄金等情况时有发生,最好谨慎选择。如果一定要选择线上平台,也应充分了解自己产品的含金量、克数等信息,审慎考察线上回收平台是否具有相关从业资质,了解平台运营状况和检测流程。
案例3:品牌金店回购,以旧换新套路多
林女士在某商场黄金柜台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用自己原有的重量为3.95克的旧金饰品,换购了一款售价为3999元的黄金手链,按抵扣规则,支付了差价1641元。回到家后,林女士发现新手链只有2.9克,“少了1克黄金,反倒需要多补1641元”。林女士与商家协商调换货品未果,将商家诉至法院。经协调,商家将旧金饰品退还给林女士。
法官提醒:线下品牌金店是比较正规的回购黄金渠道,但也分直营店、加盟店。消费者在参加店铺的黄金回购活动前应主动问清规则,不同金店的营销活动规则差异较大、门槛套路繁多,应充分了解商家的规则,明确“以旧换新”的克重、价格,再决定是否要兑换,避免产生后续纠纷。据《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