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前不久,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烈士陵园,迎来了3位风尘仆仆的客人,他们是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会长刘渊、副会长郑晖以及会员李丽。“前几天,会员初占芳说何谱扶烈士的墓找到了!我们赶紧买了高铁票,早上六点就从北京赶过来了。”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晖边说边蹲下身,轻轻拂去何谱扶烈士墓碑上的浮土。
据了解,黑龙江省鸡西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有100余位会员,他们大部分是东北老航校前辈的后代。“我们从记事起,就经常听父辈们讲起那段峥嵘岁月以及牺牲战友们的事迹。”郑晖说,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荣归故里进行安葬的战友,也成为父辈们心中最大的遗憾。“我们想圆父辈们的心愿,让空军烈士和亲人团聚。”2016年,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发起了“缅怀空军英烈,寻找烈士亲人”的活动。
“想要为空军烈士寻亲,查到准确的信息是前提。”郑晖说,由于空军包含着一些特殊兵种,部队的番号、资料的缺失、信息的误差等因素更是为寻亲增加了难度。为此,会员们只能通过从网上找资料,或询问父辈的老战友、相关部门等,才能把有用的信息一条条筛选出来。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寻亲经历。”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说,2019年,他接到了为飞行员烈士戴自强寻亲的任务。由于年代久远,张志勇只在戴自强牺牲当天留存的训练日志上,了解到烈士的籍贯是山东安丘,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随后,张志勇发动了北京、山东、浙江等地的会员多方打探,才将线索一点点连接起来。“当年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将‘戴’写成了‘代’。”在得知戴自强烈士的骨灰被安放在杭州市殡仪馆后,张志勇前往杭州市,在殡仪馆里一遍遍寻找烈士的骨灰盒。最终,戴自强烈士的骨灰被安葬在了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戴自强烈士的亲属也终于和他“团聚”了。
让张义训烈士的名字回归英烈墙、帮助河北籍烈士王庆云和弟弟“团聚”……这些年来,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会员们前往祖国的40多个县(市、区),帮80余位空军烈士找到了家属。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一段段落叶归根的旅程,更是一个个家庭几十年的殷殷期盼。现在,除了帮烈士寻亲,研究会还负责帮烈士设计、制作墓碑,写墓志铭。“我们做这些全部是义务的,都是自掏腰包。”郑晖说,为了筹集到充足的资金,一些会员甚至卖掉了家里多余的房产。
“郑会长,我们把何谱扶烈士的资料发给您,您能帮我们找到他的安葬地吗?”今年4月中旬,中国航空博物馆负责人联系郑晖,想寻找广西籍烈士何谱扶的安葬地。经过11天的努力,研究会会员初占芳找到了何谱扶烈士安葬地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烈士陵园。随后,郑晖将地址告诉了烈士的亲属以及中国航空博物馆负责人。
不忘先辈来时路,方知吾辈向何生。“我们研究会将继续前行,帮助更多空军烈士和亲人‘团聚’。”郑晖说,这既是对烈士的告慰,更是对父辈精神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