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40年前,一位青年在长城上留下了人类第一行完整的足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人。完成这项壮举后,这位青年并没有停下探索长城的步伐,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宣传、保护长城。他就是68岁的董耀会,出生在秦皇岛市海港区。
1974年,董耀会到秦皇岛市电业局工作,他经常去野外建设、检修高压线。每当在高压线上工作时,董耀会就能看到脚下巍峨绵延的长城。“祖先是怎样一点点儿建起宏伟的长城呢?万里长城沿途的风景该有多美呀!”渐渐地,董耀会有了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念头。为了尽快实现梦想,董耀会每天都坚持跑步,还利用休息日爬山锻炼体能。此外,他还从当地文保部门借来了《山海关长城志》等书籍阅读。
心里埋下的种子,在十年后开出花朵。1984年,董耀会带上相机、望远镜和两位小伙伴从山海关出发了。一路上,他们穿着军鞋,背着20多斤重的行囊翻山越岭。天亮了出发,日落前下山,晚上就借住在长城脚下的老乡家。终于,董耀会和同伴们耗时508天,徒步7400多公里,抵达了长城的终点嘉峪关。他和同伴们还拍下了3000多张长城的照片,记录了厚厚一本考察资料。
“走完这一趟,我才意识到保护长城刻不容缓。”望着照片中残破的城墙,董耀会发现徒步考察仅仅是保护长城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完成。
1986年,董耀会参与筹备成立了中国长城学会,他将全部精力投入进保护、挖掘长城文化的工作中。主持编撰国家“十二五”项目《中国长城志》;举办长城文化讲座;规划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几十年来,无论是长城相关的研讨会,还是修缮长城的现场,都能看到董耀会忙碌的身影。“长城走一遍远远不够,得走无数遍才行。”这些年来,董耀会的足迹遍布万里长城经过的15个省市。他的家中留存着厚厚一沓火车票和飞机票,电脑文件夹里也都是各种会议议程、发言稿和资料。此外,董耀会还陆续出版了《长城万里行》《长城:追问与共鸣》等近十本和长城相关的书籍。“写书这事都是我和老伴分工合作,我负责写,她就负责校对。”
“只要能唤起民众保护长城的意识,我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有一次,董耀会前往秦皇岛板厂峪长城考察,回家的路上他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剧烈的撞击下,董耀会的颧骨,眼眶骨变形,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他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才苏醒。但董耀会顾不上休息,他出院后的第二天就对外发布了长城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明长城墙体的三分之一多已经倒塌了,还有三分之一连遗址都没有。”消息一经发布,就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只有认识到保护长城的重要性,群众才能更好地挖掘、利用长城资源。”前几天,董耀会来到山西大同李二口村考察。望着村里一间间极具特色的民宿,他打心眼儿里高兴。“我第一次徒步走长城那会儿曾经在李二口村住过,当时村民们住的房子又低又破,用的都是旱厕,还要到十几米外的水井打水喝。”董耀会说,现在李二口村利用古长城资源走上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振兴路,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生活条件也越变越好。“李二口村只是长城脚下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长城沿线像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片痴心护长城。这几天,董耀会又收拾起了行囊,他打算利用现代交通工具,带着老伴再走一遍长城路。“现在长城两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乡亲们也越来越富裕。”他打算把这些年长城的变化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