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闻阵阵书香 听琅琅书声

周书祥 建起书屋播撒阅读“火种”

2024年04月19日

  

  本报讯(记者 杜雅楠)近日,石家庄新乐市的周书祥入选石家庄市第七届寻找省会“阅读推广人”名单。

  今年75岁的周书祥是一位退休干部。周书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虽然不识字,但依然教导他要好好读书。每天放学后,周书祥就到学校旁的书摊上,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连环画。渐渐地,周书祥对书籍越来越感兴趣。为了买到喜欢的书,他就到家附近的杨树林抓知了猴卖钱。

  长大后,周书祥当过电影放映员,也干过村医。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的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周书祥到新乐市图书馆工作。“去图书馆上班的前一天,我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从那以后,周书祥有了更多时间与书为伴,他常常如饥似渴地看书到深夜。

  2011年退休后,周书祥回到了家乡新乐市化皮村。镇领导知道周书祥在图书馆工作过,就提出让他帮忙在村里建一座农村书屋。“早些年,农村的阅读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想看书,要到15公里外的新乐市图书馆借书,特别不方便。”周书祥爽快地答应下来,并将自家三间闲置房屋进行粉刷、装修,又把自己的部分藏书捐赠出来。2011年底,这家农村书屋正式对外开放了。“有了这座书屋,孩子们就有地方借书看了。”周书祥说,书屋24小时开放,乡亲们想要借书,到他家敲个门说一声就行。

  书屋对外开放后,周书祥每天都戴着老花镜,在登记簿上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地写下借阅记录,他甚至连阅读人群都进行了详细分类。“我发现借书最多的是孩子,所以我每年都建议上级部门多捐赠些孩子们爱读的书。”每当新进一批图书,周书祥都会先大致浏览一遍每本书籍的内容,再将新书分门别类地摆放到书架上。“这里没有电脑检索功能,乡亲们想要看啥书,直接问我就行。”有不少人觉得周书祥的工作枯燥乏味,但他却认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能够为读者和广大青少年服务,就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13年光阴匆匆而逝。如今,这座农村书屋的藏书已经达到了2000余册,早已成为孩子们放学后的“小天地”,而周书祥的生活也越来越忙碌、充实。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办一次读书会,让每个孩子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现在孩子们见了我特别亲,都喊我爷爷。”

  有一次,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到农村书屋,说想借《海底两万里》。周书祥发现那本书正巧被借走了。为了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第二天,周书祥就跑去附近的书店买下《海底两万里》,送到了孩子手中。望着孩子拿到新书时高兴的笑脸,他感到特别欣慰。

  在周书祥的带动下,他的孙子、孙女每到周末、寒暑假都会来到农村书屋,帮忙整理图书、打扫卫生。“孩子们也都特别理解、支持我,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捧着红彤彤的证书站在颁奖台上,周书祥激动地说:“我不仅要将阅读这一爱好坚持下去,更要把农村书屋坚持办下去。在书屋闻得着书香,听得见孩子们的读书声,是两大乐事。”

2024-04-19 闻阵阵书香 听琅琅书声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62685.html 1 周书祥 建起书屋播撒阅读“火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