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景生
在唐山市曹妃甸区十农场,乡亲们提起73岁的李可栓,都会竖起大拇哥,夸奖他是一位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好人。
2003年,李可栓从十农场副场长的岗位上退休,无所事事的他整天靠看电视打发时间,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2005年春节,村里来了一支秧歌队,李可栓看得如醉如痴。悠扬的唢呐声,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秧歌队离开后,他找来了一支唢呐每天在家练习。后来,村里几位老人听说李可栓在家吹唢呐,也带着各自的乐器,来到他家练习。
一年后,几位老人经过刻苦练习,已经可以演奏几个评剧小段。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附近乡镇爱好文艺的老人也慕名到李可栓家“凑热闹”。老人们聚到一起,有的伴奏有的演唱。李可栓还专门腾出自家的院子和一间房。夏天在院子里,冬天搬到室内,尽管搭着电费、取暖费,他无怨无悔。
2015年春节,老人们想成立一支老年业余评剧团,把农村的新变化用评剧形式唱出来。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响应,一些评剧爱好者也纷纷加入。老年业余评剧团也从最初的10来位成员,发展成为一支有30多位成员,吹拉弹唱样样都有的“专业”剧团。为了使老年业余评剧团步入正轨,李可栓拿出了两个月的退休金,还找来了当地农民企业家赞助。同时,十农场领导也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5年3月8日,老年业余评剧团第一次在十农场李八廒村的广场上演出。尽管天气寒冷,演出时间也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前来观看演出的乡亲们却是里三层外三层,欢喜得不得了。“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演出。虽然水平有限,但我们感触很深,一定要把剧团发展壮大起来,并坚持唱下去。”李可栓说出了全体成员掏心窝子的话。
为了让乡亲们过足瘾,李可栓带领成员们不再单纯地学唱几个评剧片段,他们克服时间紧等困难,硬是排练出了黄梅戏等40多个节目。同时,老年业余评剧团还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创作了《文明村就是好》《我们村像城里》等十几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评剧表演唱段。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唱段朗朗上口,弘扬了真善美,在乡亲们中间引起了共鸣。
自从老年业余评剧团成立到现在,他们共为乡亲们演出近400场,为乡镇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温情。乡亲们都说,这些成绩离不开李可栓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