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我而言,一年的大计都在元旦清晨。正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第一天起床后,我会马上打开电脑,在咖啡的陪伴下,好好检查上一年的“作息表”执行情况,在深刻的反思中改进。然后,精心调整新一年的计划,然后打印出来。
我的“作息表”传承自父亲。从我识字时开始,就看到父亲的书桌上有一张“作息表”,以小时为单位,具体安排起床、跑步、三餐、工作、看报、读书、睡觉等时段。由于他有严格的作息,我们家的午餐定在11点半、晚餐是6点,前后都不会误差5分钟,所以全家人的胃都保养得不错。家人约亲朋好友见面,都会提早几分钟到达,几乎不会迟到。这也成了我多年的习惯。
父亲还不只一次跟我说过,一生只要把“作息表”安排好,就会过得充实,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才有希望成功。他老人家一丝不苟地遵守“作息表”,生活极有规律,再加上他是马拉松运动员,且有乐观的性格,活过一百岁才驾鹤西去。静心思忖,父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效管理时间便是重要的一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就依样画葫芦,制定了人生的第一份“作息表”。父亲还亲自为我修改,并且提醒我:“每年至少要调整一次,最好放在元旦那天。”直到现在,我每年第一天都会修订“作息表”,并且要打印出来,放在书桌旁,亲眼看到,心里才踏实。
现在,我的“作息表”以小时为单位,在电脑内有专门的文件夹。为了遵守作息,我几乎谢绝了没有必要的应酬,通电话通常不超过五分钟,在微信上也极少闲聊。
时间是靠自己挤出来的,恰如鲁迅先生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多年来,我除了上班、采访、健身、周末下厨,我的时间大多数在书房里度过,读书、写作成为我生命的“主旋律”。择一事,终一生,一辈子与优美的方块字打交道,是如此幸运,夫复何求?
从两个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对他们进行“作息表”教育。而且,我每年都会督促他们修改“作息表”,十多年不变。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十分奏效,他们都考入心仪的大学,学习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到美国发展,均进入世界顶级公司任职,历练几年后,再创业或加入有一定规模的初创公司。
有一次在晚餐上,我提起“作息表”的话题。大儿子感慨地说:“现代企业分秒必争,我们上班时通常以十分钟为单位,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小儿子开玩笑说:“还好,没像时间管理大师埃隆·马斯克那样——以五分钟为单位安排日程。”
不管风吹浪打,潮涨潮落,只要有“作息表”的陪伴,我的双脚就始终走在坚实的土地上,初心始终如一。
孙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