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家邹铉对于养生颇有研究,著有《寿亲养老新书》一书,在书中,他总结了一套“十乐”养生法,以下为大家逐一解读。
读义理书。我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认为,读书能健脑益智、陶冶情操、抗衰防老、祛病延年。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把读书视为晚年养生要道,乐此不疲。所以,邹铉认为,多读书,读“义理”好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液流动,让人更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学法贴字。宋代诗人陆游说过:“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这是说练习书法,笔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习练书画要求凝神静虑,心正气平,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既养神修性,调和气血,又活动两肢,锻练全身,是一种特殊的气功运动。
澄心静坐。静坐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中医所说的“澄心”、“澄神”的效应。现代研究证实,静坐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心肌功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协调整体机能。实践表明,静坐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益友清谈。在朋友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谈心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增进身心健康。
小酌半醺。东晋张湛在《养生要集》中告诫人们:“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饮酒有节制,有益和血行气,疏通经脉,温暖百骸,应以“小酌半醺”为度,绝不可贪杯。
浇花种竹。养花是一种手脑并用、愉悦身心的园艺劳动。养花有助于兴奋大脑神经,起到调节心态、平衡心理、减轻精神压力的作用;沁人心脾的花香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听琴玩鹤。“听琴”当属音乐养生的范畴。音乐养生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疏精神,而和正心也。”这说明了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功能。“玩鹤”指养鸟以怡情养性。
焚香煎茶。焚香多用檀香,有理气和胃、解郁止痛之效,并能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煎茶品茗宜养生。茶叶也是一味良药,《神农本草经》就记载“饮之使人益思,少郁轻身;能利小便,去痰热,令人少眠,有力、悦志。”邀三五好友,煎茶品茗,既愉悦身心,又有益健康。
登城观山。登山既能增强体质,也能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
寓意弈棋。下棋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锻炼脑力,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延年益寿。茶余饭后,以棋会友,还会让人心胸舒畅。韩德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