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隆冬,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胜入关,与华北解放军配合,将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率领的60万部队,围困在北平、天津、张家口之间。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指派北平学委秘书长崔月犁,统筹部署对傅作义的争取工作。傅作义的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傅作义的副手、拜把子兄弟邓宝珊,被傅作义视为心腹、实为中共地下党员的阎又文等都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忠大孝”傅冬菊
傅冬菊是傅作义长女、中共地下党员。当时不仅傅作义不明就里,就连中共地下党也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傅冬菊抗战期间就读于西南联大,1945年,同班同学王汉斌介绍其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毕业后应聘到天津大公报社当记者,表现一直很好,后来由王汉斌提出并由天津南系地下党发展其入党。
1948年底,为加强对傅作义的争取工作,南系学委负责人之一的王汉斌把她从天津《大公报》调到北平,专门做傅作义的工作。在进入中南海之前,北平地下党学委书记佘涤清找傅冬菊谈话,告诉她:现在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你父亲有接受和谈的可能,希望他放下武器,与共产党合作,和平解放北平。傅冬菊当即去找父亲,转达党的意图。傅作义当时怕是国民党特务通过他的女儿整他,便问:“是真共产党还是保密局?你可别上当,要遇上假共产党就麻烦了。”傅冬菊说:“是我们同学,是真共产党,不是保密局。”这是父女俩第一次单刀直入开诚布公的谈话。
随后,傅冬菊便和父亲一起住在中南海,她以特殊的父女之情,使傅作义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缠绕中,获得了很多安慰,排解了不少忧虑。她经常走到父亲的桌前,把几份解放区刚刚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放在桌子中间醒目的地方,以起到调剂父亲“口味”的作用。一次,傅作义突然郑重地问傅冬菊:“有一件十分机密的事,能不能通过你的那位同学办一办?我想让你的那位同学,替我给毛泽东发一个电报。”傅冬菊连忙说:“行,当然行!”就这样,傅作义准备议和的电报发了出去。
傅冬菊几乎每天都同学委领导接头,汇报父亲傅作义的情况。比如,傅作义思想斗争激烈,唉声叹气,发脾气,咬火柴头,甚至想自杀,等等。这些情报让平津前线司令部、中共中央对傅作义的情况了如指掌,或战或和应付自如。傅冬菊在推动傅作义走向和平之路的工作中,深明大义,既为民族尽忠,又在更高层面上为父亲尽孝,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老部下”邓宝珊
邓宝珊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西北军重要将领。他同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密切接触,多次合作共事。1948年4月,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大”会议。邓宝珊目睹蒋政府“选举”中各种阴暗丑陋的闹剧,对国民党更加失望。从南京回来后,他发誓不问政事,“抱病”在陕西三原的家中。后任傅作义的副手、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驻扎包头。
1948年11月3日,辽沈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傅作义被蒋介石召到南京商议放弃华北并南撤的计划。傅作义与蒋介石积怨已深,且为人正派,并不愿意放弃长期经营的华北,更担心中了蒋介石以南撤为名“吃掉他”的圈套,因此举棋不定,伺机待变。还没等他想明白前方的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已直逼平津。傅作义嫡系的两支王牌军第35军和第104军被解放军悉数歼灭。待援无望之际,傅作义只能与中共接触商谋和谈事宜。初步接触,没有收到好的效果。他想到多年患难与共的老朋友邓宝珊,立刻发电报邀请邓来北平。
1948年12月28日下午,邓宝珊抵达北平,之后接连几个晚上都到中南海与傅作义作彻夜长谈,讨论时局的变化发展。经过反复商讨,傅作义下决心走和平道路,并请邓宝珊担任他的全权代表,赴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商谈。同时,邓宝珊还与中共北平地下党学委秘书长崔月犁保持秘密联系。崔带去中共中央的意见,并嘱托邓做好傅作义的工作。邓宝珊尽了全力,对促成傅作义下决心与中共和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9年1月14日上午,邓宝珊在通县五里桥与解放军正式开始谈判。解放军方面参加会谈的高级将领是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傅作义方面是邓宝珊、周北峰。1月19日,双方代表在北平城内正式形成《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22日,傅作义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31日,解放军接管北平城防务。
“贴身秘书”阎又文
阎又文是国民党军第12战区长官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兼奋斗日报社社长、傅作义的机要秘书。由于为同乡关系,加之才华出众,阎又文深受傅作义器重,重大场合讲话、重要会议材料、绝密电报及文件的起草都是由他负责执笔。1947年12月,傅作义就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后,阎又文除继续担任傅作义的少将秘书外,还担任华北“剿总”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处副处长、新闻处处长和新闻发言人,是傅作义的心腹。但实际上,阎又文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当辽沈战役激战正酣时,1948年10月,蒋介石三次飞抵北平,企图挽救东北败局,密谋偷袭西柏坡。中共中央社会部领导李克农派王玉到北平联系阎又文,并布置紧急任务:搜集傅部战略情报,包括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国民党华北地区军事力量和作战计划,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等等。
一个星期后,阎又文就向王玉汇报了傅部详细作战部署,并透彻分析了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军事打算:傅作义不会为蒋家王朝卖命,但他认为东北解放军不会很快入关,所以打算固守“平津塘”。如果战局不力,则退到绥远、河套一带。
根据阎又文提供的战略情报,中央决定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休整,秘密入关。11月29日,解放军正式发起平津战役,对傅部“围而不打”“隔而不围”,迅速阻断其南逃西窜之路。12月13日,完成对北平的包围。
解放军兵临城下,傅作义虽然有意求和,但顾虑重重。根据中共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指示,阎又文耐心地给傅作义一一分析,摆明利害:投蒋并非上策,我们不是他的嫡系,华北失守,蒋定不轻饶;如今华北被中共百万大军包围,西撤之路不通;若固守,北平文化古城将遭到毁灭性破坏,您将成千古罪人,只有“和”才是唯一出路。另外,阎又文还利用工作之便安排傅作义的老师、“中将参议”刘后同,华北学院教授、傅的同乡好友、中共地下党员杜任之等人,去做傅作义的工作。
第一次谈判,因为双方差距太大,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傅作义有些心灰意冷。关键时刻,阎又文十几天不回家,和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日夜轮班守护在傅作义的身边,继续做他的工作。
经过三次谈判,1949年1月21日,双方代表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阎又文参与协议的谈判和起草工作,并与东北野战军参谋处处长苏静等解放军代表一起,商定实施和平解决的具体方案;22日,阎又文以华北“剿总”政工处副处长的身份,举行最后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代表傅作义将军宣读《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及文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下党员陆续公开身份。作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阎又文严守组织纪律,一直没有对家人和外界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的真实身份是在他1962年病逝30多年后才公开的。
据《迎接北平的红色黎明》 胡献忠 马金祥/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