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椿: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失独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独特的困境,现有的政策待遇难以满足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现实需求。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公立养老机构的床位日趋紧张,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普遍还是集中于经济层面,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远远不够。
为此,应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建立失独家庭心理扶助机制,让更多失独老年人能够负担养老服务、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破除消费市场乱象
全国政协委员何寄华:当前,我国银发经济供给体系和能力尚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一些不法分子以名不副实的产品、夸大其词的宣传俘获了老年人的钱包,严重危害着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要加强监管,坚决打击涉老诈骗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银发经济市场环境。其中,针对养生保健、理财投资等领域开展重点整治,加强线上销售平台审查和监控等。同时,要增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意识,规范老年人消费供给渠道。
发展“功能标识食品”
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功能性食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还能通过特定的成分和功能,改善健康、预防疾病、调节生理功能,在多种慢性病场景中运用广泛。基于行业考察,在目前已有食品类别的框架之下,新增“功能标识食品”类别,并明确其可以声称的功能标识。此外,发展“功能标识食品”,还需多方合作打通产学研链路。
审慎对待预制菜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近年来,预制菜概念火热出圈。然而,预制菜的迅猛扩张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对此,应在统一国标形成之前,必须审慎对待预制菜进老年食堂或社区,保障老人等群体的身体健康。此外,还要鼓励社会大众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形成预制菜的全民监督氛围,完善线上的消费者投诉和反馈机制。
加强老人慢病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点。对此,要继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及资源投入,建设规范的安宁疗护、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方便老年患者在基层得到优质医疗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