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慧
春节期间,亲友、子女从四面八方赶来,短暂的团聚后,喜庆热闹的家庭氛围突然消失,这让不少老年人感到落差很大。热闹的节日过完后,一些老人在情绪和心理上适应不了,出现了情绪低落等症状,这就是“节后综合征”。
今年春节八天假期,不少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选择回家与老人团聚。春节过后,随之而来的是空巢老人的孤独和寂寞。作为子女,在投入工作的同时,也要随时关注家里老人的身心健康。节日期间老人处于愉快和亢奋中,节后重回“空巢”状态,巨大反差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感,导致抑郁发生,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没有安全感,有的还出现失眠、周身乏力等。
老年人“节后综合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因“骤冷骤热”引起的短期不适,但根本问题在于,一些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略显空虚。如果能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文化生活和娱乐设施,给老年人提供足够的社交和运动空间,或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乐趣,就可以降低落差感。遍地开花的老年大学,层出不穷的老年人文艺比赛,推进到社区的各式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养老正在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裕,也让老年人更快乐更自信。
节后出现短暂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但如何尽快让老人摆脱“节后综合征”需要多方共同发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子女离家前应做好“缓冲”工作,调整老人的积极情绪。离家后,及时打电话向老人报平安,尽量每天和老人电话沟通,或者利用闲暇时间打视频电话,让老人逐步适应“空巢”生活。此外,还可以鼓励老人参加活动,增加社会活动参与度。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自我调节不可或缺。首先要树立一个积极的老龄观,与子女孙辈形成一种拥有亲情但并不依赖的关系,在生活上、精神上做到自立。节后还要善于调适环境,自我“寻乐”,老人们可以重拾或培养生活爱好,使自己沉浸在爱好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自疗法”;还可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用爱好和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从而冲淡孤独感。
春节期间,不少“老病号”作息不规律,假期过后,不仅是心理亚健康的高峰期,不少老人甚至生病住院。无论是否年节,老人都应保持平常的作息,不要熬夜。对于因身体情况较差,担心与子女团聚时间少的老年人来说,情绪变化会很强烈,抵抗力也会随之减弱。如果不能及时自我调节,老人应尽量寻求专业化的治疗和护理,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调整,老年人孤独的情绪仍然无法缓解,甚至出现其他身心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