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荒山古塞独巡守,唯有老张踏雪痕……”元旦前夕,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长城上白雪皑皑。一位老人哼唱着自编的打油诗,手拿木棍走在蜿蜒崎岖的长城上。他时而用手检查长城上松动的砖块,时而拿起手机拍下长城优美的雪景。这位老人名叫张鹤珊,义务守护长城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46年。
今年69岁的张鹤珊是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的一位村民。2022年,张鹤珊入选了第四届寻找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他是12名个人入选者之一,也是河北省唯一入选者。张鹤珊的祖祖辈辈生活在长城脚下。小时候,张鹤珊经常听父亲讲起祖辈与长城的故事。渐渐地,家门口的长城深扎在张鹤珊心底。
上世纪70年代,张鹤珊发现不少村民会来到长城上翻墙砖挖药材、捉蝎子卖钱,还有村民甚至把长城砖搬回家盖房子……大家的这些行为让长城遭到了破坏,有的城墙和敌楼都岌岌可危。张鹤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产生了保护长城的念头。“祖先修长城,我来守长城。”
1978年,张鹤珊正式开启守护长城的生涯。从那以后,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手拿编织袋和镰刀的身影都会出现在长城上。张鹤珊巡视的那段长城约6公里,共23座敌楼,走一趟下来需要将近6个小时。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巡逻时间还会更长。只要看到村民或游客破坏长城,他就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将他们劝走。在劝解的同时,张鹤珊还会清理长城上的杂草、垃圾。如今,这段长城上哪个地儿容易长杂草,哪块砖需要定期修缮,张鹤珊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张鹤珊巡视长城时,发现6名游客不仅在长城上野餐还随手丢弃垃圾。他赶忙拿着编织袋上前劝阻,这些游客却气势汹汹地反问道,“长城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管我们!”张鹤珊听到后一时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地将垃圾捡进编织袋。张鹤珊的这一做法让游客们一时无地自容,他们不仅将丢弃的垃圾捡了起来,还帮着清理起了其他垃圾。等这些游客走后,张鹤珊望着他们的背影默默流下了眼泪。“只要能让人们爱护长城,我这些年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46载青丝变华发,张鹤珊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城子峪长城。这些年,他穿坏了400余双胶鞋,双手一年四季都布满了被杂草划伤的口子。此外,张鹤珊还将这些年来写的日记、搜集的长城故事整理成了《长城民间传说》《张鹤珊聊长城》两本书。2003年,秦皇岛相关部门建立了长城保护员制度,张鹤珊成为了其中一员。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来。如今,城子峪长城的环境越变越好,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随着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个个农家乐、特色民宿在城子峪村拔地而起,村民们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张鹤珊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免费导游”,他开始义务为游客们讲解长城文化。凭着幽默生动的讲解风格,游客们都称他是长城“活地图”。
“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爱护长城,了解长城。” 接下来,张鹤珊计划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将自己拍摄的上千张长城照片编辑整理出来,印一本画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