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开场白:劳动教育好处多多,不单能教孩子学习技能,还能让孩子开动脑筋、明白事理、养成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
李占花:劳动作业留得好
今年五一假期,随父母在外地生活的小孙女回石家庄小住。幼儿园老师给孙女留了劳动作业,要求每天至少有一次劳动,让家长帮着将劳动时间、内容和感悟记录好。于是,我当起了记录员。这正合我意,让孩子在玩耍中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带孩子也就不那么乏味了。说是劳动,其实不用特别设计:做饭时,让小孙女帮着择菜;吃完了,让她帮着洗碗;洗衣服时,让她把自己的袜子洗干净。只不过,每项劳动我都手把手地教她,告诉她基本要领,然后适时表扬,并问问她有什么感受,帮她记录下来。有老师布置任务,有家长督促鼓励,孩子参加劳动还是比较容易的。后来,我又带着小孙女回农村老家,到地里拔草、收菜,更增添了她的乐趣,每件事都干得津津有味。当她返回幼儿园交上劳动记录时,老师当即表扬了她,还鼓励她把好习惯保持下去,孙女非常高兴。
由此,我感到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互配合尤为重要。学校留劳动作业这种做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王银海:多鼓励 不责怪
我家四世同堂,有三个孩子上中小学,学校经常给他们留一些家庭劳动作业。于是,儿女们把孩子的家庭作业都安排到我这儿,让他们帮我和老伴干一些家务活。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孩子学习生活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勤劳节俭的意识,所以,我们积极支持并提供一些帮助。
有一次,重孙子帮忙擦玻璃,半天也没有擦亮。我和老伴没有批评他,而是教他先用湿布擦去灰尘和污垢,然后再用干布擦,并亲自为他做了示范。重孙子回去后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太爷太奶教我擦玻璃》,班主任在班上宣读了这篇作文,并表扬了他。重孙子特别高兴,专门来电话报喜。还有一次,孙女梓萌到我家做了一次鱼香肉丝。她照着菜谱认真地操作,做得色、香、味俱佳,家人吃了都说好吃,不逊于饭店厨师的手艺。梓萌听到大家一致称赞,禁不住喜形于色,对家务劳动更上心了。
孩子做家务,一开始可能不熟练,长辈们不要批评责怪,而应多鼓励、多表扬,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张顺:悉心指导
孙女上小学六年级。有一天,我正在包包子,孙女对我说:“爷爷,我要跟着您学包包子。”我想,她可能只是想试试看,可万一趁着这个机会学会了,也是一桩好事。同时,这也是一次良好的劳动锻炼。于是,我就爽快地答应了。
刚开始,孙女只是照猫画虎,我这个当爷爷的,负责深入细致地具体指导。我拿起一个包子皮儿,放在左手的手心,紧接着左手半握,包子皮儿就形成一个小坑儿的形状,然后,右手拿筷子夹馅儿放在小坑儿里,再用筷子把馅儿按得既光滑又瓷实。之后,我再把包子皮儿的边缘封口。我对孙女说:“这是做包子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不可敷衍了事。”
就这样,孙女按照工序操作,后来,她包的包子就跟我包的一模一样了。这时,孙女高兴地对我说:“爷爷,我包的包子跟您包的一样啦!”我当即夸奖孙女:“孙女,今天你算是学会做包子啦!”孙女开心地笑了,脸上满是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于炳绅:从小劳动好
我十分赞成孙辈们从小参与家务劳动,经常会给他们传授经验,并给予必要的提醒。所以,当学校要求学生回家适当做些家务时,我的孙辈们都会积极参与,劳动过程中不会显得生疏和笨拙,也少有抵触情绪。比如有一阵子,老师经常让学生回家后完成诸如扫地、刷碗、擀皮儿、倒水、擦拭桌椅、递送物品等事情,他们每次都能非常熟练地完成。因此,在家务劳动视频或作文、心得上交后,他们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一次,孙子虎子打水洗衬衣、漂洗、晾晒的全过程,恰巧被从家门口经过的老师看到了。老师称赞了他一番,他因此颇有成就感。
在我看来,家务劳动既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也能锻炼孩子参与日常家务的能力,了解起码的生活常识,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巧。
搭建良好的劳动教育平台,适当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