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诗圣杜甫曾以卖药为生

2023年12月27日

  众所周知,杜甫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新唐书·杜甫传》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故明清文人甚推崇杜甫,叶燮在《原诗》中云:“诗圣推杜甫。”然而,就是这位诗圣,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农呢。

  公元759年,杜甫由陇入蜀。他就和妻子、儿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药圃,请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这就是当时他为我们描绘的一派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直至晚年,他在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身体日益衰弱的情况下,还不忘种花种药。他在《小园》一诗中就写道:“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意即买下花园,既种花又种药,花可观赏,药可治病。

  对于怎样种好药,杜甫也深有研究。在秦州(今甘肃),他见太平寺的泉水特别清冽,适合灌溉药圃,因而在《太平寺泉眼》诗中写道:“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据《本草纲目》载,黄精是阳草,为种药物,久服可延年益寿。

  至于写采药、制药、卖药的诗就更多了。《秦州杂诗》中的“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反映了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子也参与精制药物了。另外,他还在诗中写道:“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这里的洗药,也是药物贮藏、炮制前的必要操作工序。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曾三次卖药行医。诗人35岁至44岁时,在京都长安未中科举,因此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第二次是杜甫携带家小由洛阳回华州,这时的卖药生涯更苦了,到了“短衣数挽不掩胫”“男呻女吟四壁静”的境地。杜甫第三次卖药是在公元770年,杜甫在渔市上摆药摊,维持一家生计,直到这年冬天死在长沙到岳阳的小船上。

  据《健康咨询报》 马金林/文

2023-12-2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0567.html 1 诗圣杜甫曾以卖药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