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妙手忆历史 笔墨记春秋

杨建军 三十载撰写文史资料600万字

2023年12月27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通讯员 何凤山

  今年67岁的杨建军是张家口市蔚县政协的一位退休干部。近30年来,杨建军一直致力于挖掘整理蔚县的文史资料。

  杨建军从小就对写作感兴趣。上小学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上中学时,杨建军还担任了学校的校报主编。在他的笔下,一个个成绩优异的同学,一位位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的老师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1995年,凭着出色的写作能力,杨建军来到蔚县政协文史科工作。刚来到文史科时,杨建军并不了解这项工作。为了弥补这一短板,他特意找来《人民政协报》《乡音》等报刊阅读。渐渐地,杨建军对这份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从那以后,杨建军开启了挖掘抢救蔚县文史资料的生涯。

  1997年,杨建军发现蔚县秧歌作为当地的传统戏剧,却出现了有“戏”无史的情况。而且,他还发现会表演蔚县秧歌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为了将蔚县秧歌更好地传承下去,杨建军有了挖掘整理蔚县秧歌文史资料的念头。那段时间,他经常来到蔚县图书馆、档案馆查阅各种资料。在查阅过程中,杨建军发现大部分资料比较零碎,要想编撰成一本系统性的书远远不够。为此,杨建军只能亲自前往蔚县周边的乡村采访会表演秧歌的老艺人。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老艺人由于上了年纪,已经记不清蔚县秧歌清晰的历史脉络。还有一些老艺人只会表演,但不能完整地讲述表演过程……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杨建军只能让老艺人或老艺人的家属将记忆里的内容写到纸上。“我搜集蔚县秧歌文史资料就是和时间赛跑。”有一次,杨建军在整理资料时,发现内容有漏洞。当他再想联系那位老艺人核实时,却得到了老艺人离世的消息。为此,杨建军深感时间紧迫。那段时间,他都是白天搜集资料,晚上回家后再挑灯夜战。最终,这本近14万字的《蔚县秧歌简史》历经两年时间编撰完成了。之后,杨建军又陆续整理了《蔚州古城》《蔚县古戏楼》等近600万字的文史资料。

  2016年退休后,杨建军并没有停下搜集整理蔚县文史资料的步伐,他又帮助县政协整理出了《蔚县政协志》等多本著作。此外,2019年,杨建军还组建了蔚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带着会员们挖掘研究蔚县的历史文化。“现在时间更充足了,我想为家乡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史资料财富。”

  今年5月,杨建军得知蔚县要组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了策划布展方案和撰写展览内容的任务。之前,杨建军曾经整理过一遍蔚县的近代革命史,但为了确保展览内容的准确性,他又拿着笔亲自拜访了狼牙山五壮士班长马宝玉的侄女、抗美援朝特级英雄康汉庭的儿子等蔚县革命英雄后代,和他们仔细核实资料的细节,回家后再敲录进电脑。今年10月中旬,杨建军终于整理完成了这份近6万字的展览内容。“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搜集整理蔚县的文史资料,为家乡奉献一份余热。”

2023-12-27 妙手忆历史 笔墨记春秋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0561.html 1 杨建军 三十载撰写文史资料600万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