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苏联军民舍命平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2023年12月08日

  1977年建成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东北部。作为苏联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它最初以列宁的名字命名,被视为苏联强大的象征,其安全性能号称当时世界之最。然而,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将这一切彻底打破。时至今日,切尔诺贝利方圆30公里大部分地区仍人迹湮灭,故有“死亡之城”之称。要知道,为了平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苏联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迄今唯一的7级核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5日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工作人员受命停机检测,在测试反应炉自我供电系统时,操作员违反指令,错误地将所有安全系统关闭。26日凌晨1时23分,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轰响,反应炉重达1200吨的顶盖被抛入夜空,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直冲云霄,8吨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和核燃料喷涌而出。人类迄今唯一的7级特大核泄漏事故爆发了,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爆炸伊始,有大批市民聚集在城镇的铁路桥上观看事故。但事后很多目击者死亡了,他们遭到了500伦琴的辐射,这个强度足以让任何一个生物丧命。

  爆炸后半小时不到,第一批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维克托·比库恩是其中一员。他穿着一身棉布制服,毫无防护地驱车奔到距4号反应堆15米的地方。碘131、铯137等放射性物质很快侵袭而来,他大约每隔30秒就要呕吐一次。这些消防员全都暴露于致命辐射当中,当晚有2人死亡,接下来几个月,另有28人因辐射致死。

  爆炸发生那天恰好是星期六,距离核电站3公里外的普里皮亚季市,约5万居民生活如常。民众对于切尔诺贝利的灾变一无所知,救护车却不断在核电站与市医院之间往返,街头甚至出现了手持冲锋枪戴着面具的士兵。

  克伦班亚克上校带队负责在城里测试放射性读数,当时放射性的测量单位称为伦琴,正常大气中的放射量是0.000012伦琴。中午时分,普里皮亚季的放射性读数已高达0.2伦琴,为正常值的1.5万倍。

  到了傍晚,辐射值攀升到正常值的60万倍。一般认为,人体每年最多可以吸收2伦琴核辐射量而不受影响,一旦吸收超过400伦琴,人体就会遭到致命污染。事故第一天,当地居民吸收的放射性污染为100伦琴,照此速度,他们4天内吸收的辐射量足以致命。

  10万余人被迫转移

  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4月27日上午11时,核爆炸事故发生30小时后,莫斯科方面终于决定撤离当地居民,1000多辆巴士、300多辆卡车开进了普里皮亚季。下午2时军方宣布将彻底疏散该城。为避免引发惊慌,当局并没有告知真相,只告诉居民有两小时打包时间,除随身衣物和必需品外,什么都不能带。

  3个半小时之内,巴士载走了约5万名原子难民,只剩下军方人员及科学代表团成员留守。当巴士将居民运往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城市时,他们所有的衣物、现金和证件都被换掉,以免造成核尘人为扩散。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大量放射性粒子随云层被风吹向北方,从乌克兰境内向俄罗斯上方飘移1000多公里,先后到达白俄罗斯、波罗的海、瑞典上空,法国、英国等地也受到放射性污染。

  在听取专家汇报后,苏联最终决定将切尔诺贝利方圆30公里的居民全部撤离。至5月中旬,十万余人被迫离开家乡。

  50万军民拿命救险

  一场抢救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战斗同时进行。危机发生后第3天,根据专家的意见,当局出动300架直升机前往灭火。士兵们从200米的高空徒手向反应堆空投80公斤的沙包,他们希望通过大量填冲沙子与硼酸,将反应堆的火焰闷熄,硼酸可以用来中和辐射。反应炉上方的辐射值超过3500伦琴。有些驾驶员一天飞行多达33趟。虽有防护服,飞机也安装了一些铅板,所有飞行员仍受到过量的辐射,他们是在拿命救险。

  经过6000吨沙和硼酸掩埋后,4号反应堆的裂口终于被堵住,但炉底仍有195吨核燃料。爆炸裂口堵塞后,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沙子熔化,堵塞口出现裂缝,极可能导致再次爆炸。反应堆下方的水泥板也可能裂开,带有放射性的岩浆一旦与降温用水接触,毁灭性的核爆炸在所难免,届时整个欧洲将因核辐射污染不适合人类居住。

  为了更有效地封住反应堆,飞行员两天内又将2400吨铅空投入反应堆,铅能很好吸收热能。炉内温度出现下降,辐射逐步降低。5月14日,灾变发生后18天,戈尔巴乔夫首次对苏联人民发表演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引发全球关注。我们首次面对这样的危险,核能脱离了人类掌控。我们日夜无休地工作,全国的经济、技术与科学团队,都动员前来抢救这场灾变。”

  一万名矿工随即被征调加入事故现场,他们先挖掘150米的地道靠近反应堆,然后在炉底挖出长宽各30米的地下空间,以便放置降温的冷却装置来抑制核燃料的燃烧。这些矿工30人一组,每3小时换班一次,24小时不间断作业,历时月余终于完工。官方宣称,每名矿工吸收了30到60伦琴核辐射,幸存者却表示,他们的吸收量比这高5倍。他们中有约1/4的人没能活过40岁。

  最危险的任务在3号反应堆屋顶,散落在那里的石墨包覆着铀棒,它们都是爆炸时从反应堆中喷出,每一片足以在1小时内杀死1个人。刚开始,机器人被送到屋顶负责清理工作,因遭受辐射,电路很快失去控制,不得已只好派真人上场。3500名二三十岁的后备军人被征召,人类从没有在放射性如此高的区域工作过。

  所有士兵赶在行动前夜缝好铅衣,身体前后及靴子都要用铅箔包覆,还要戴头盔、面罩,双手有两层防护,整套服重达30公斤。他们8人一组,分批到达屋顶,以最快速度将辐射瓦砾扫到屋顶下方。士兵每次只能在屋顶待上45秒。“我们从屋顶下来后,感觉就像全身的血被吸血鬼吸干,全身虚脱,无法行动,有人会流鼻血,但我们都想撑下去。”幸存者后来回忆道。经过10个昼夜不间断的努力,任务得以完成。

  为尽快封存4号反应堆及周边放射性物质,一个170米长、66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石棺被设计出来。10万军队与40万平民,包括工人、工程师、护士、医师与科学家,从苏联各地来到切尔诺贝利,他们被称作“清理人”。堵住污染源头任务艰巨,清除核辐射扩散尘埃同样艰难。数万人挨家挨户清除覆盖在所有物体表面的放射性尘埃。他们还成立了特别狩猎小组,持步枪在乡间与森林中巡逻,枪杀所有动物,因为它们的毛发会吸收放射性物质,进而危害人类。

  爆炸发生后7个月,清理工作基本完毕,石棺也打造完成。远远望去,石棺就像一座由钢筋水泥堆积成的巨大坟墓。一年后,在莫斯科明基斯克公墓,当局树立了一座“无名纪念碑”,碑身底下数米深埋着28口铅制棺材,因为他们的遗体本身也具放射性。这些逝者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员工和消防员。

  据《国家人文历史》 刘火雄 郭歆/文

2023-12-08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48546.html 1 苏联军民舍命平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enpproperty-->